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帝库阁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莺莺传-第18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她们这种媒人跑一趟就有辛苦费,可是辛苦费是很低廉的。一个媒婆劳务的大头还是要婚事成了之后,那时候往往有一笔不菲的谢媒钱。哪怕是一般人家的红包,那也是不少的。若是遇上一个有钱人家,那真是三年不开张,开张吃三年!
  而赵家莺姐儿如今有那些好人上门提亲,虽说本哥儿也很好,可是两相比较,她还是觉得没什么机会。这样的话,到时候岂不是白跑一趟?毛嫂心中开始挣扎,劝说道:“赵家莺姐儿啊,那还真是一个好小娘。我曾见过几次,咱们这一片的小娘里面,就数她最出挑。只不过。。。只不过也有别的小娘不错,不然您再想想别人家?我这里就知道几个好的——”
  “毛嫂,我不过是个分家了的隔房嫂子,这种事我也不会主动揽起来。如今要干,那也是受人所托。实话跟你说了吧,人选也不是我定的,是我那小叔自己瞧中了赵家莺姐儿——不管成不成,要是不往赵家走一趟,我那小叔肯上别人家提亲?”崔家大嫂反问。
  这是个好问题,毛嫂也能很快答出来,答案显然是否定的。这种少年人的情意最是难得,若不试一试,那真是绝不可能。
  想到这里毛嫂也是想通了,不就是白跑一趟么。这一趟白跑不代表下一趟白跑,这里跑这一趟之后,日后崔本要是还去别家提亲,崔家大嫂有更大的可能还是找她。
  想清楚之后,毛嫂脸上很快重新堆起了笑意:“这件事确实是这样,不管怎么说,事在人为,还是要走一趟的。而且我看啊,也不是没可能,钱举人家好是好,漕帮娘家也不赖,但本哥儿这样的好后生也不落下风啊!”
  这样说着,毛嫂很快把事情定了下来。等到第二日早上,也不做别的事情,迟了早饭就往太平巷子走。她们这些三姑六婆走街串巷,几乎每一户人家的住处都清清楚楚。因此她也没有问人,顺顺利利地就走到了赵家。
  ‘砰砰砰’,毛嫂拍动了门环。


第138章 
  最近王氏心情是又欢喜又发愁; 欢喜自然不必说,一家有女百家求,哪一家不欢喜?外头的妇女如今常常来找她聊天; 就是为了向她打听; 到底有哪些后生想要到她家提亲。她们也没有什么别的意思; 就是想知道多一些新闻,满足满足自家的好奇心; 顺便拿出去做谈资。
  至于说到发愁; 若是说出去; 人家恐怕不信。自家养的女儿有这么多好人家上门求亲; 发愁做什么!但这就是事实; 这些人家必然不是十全十美的,甚至有一些的缺点是王氏不能忍耐的。
  譬如说钱举人家——其实王氏已经拒绝了,只不过碍于是举人门庭,她不好说的太直接,却没想到成了人家再来的借口。说是让她再考虑考虑,言语之间暗示聘礼可以多一些。这就让王氏哭笑不得了; 毕竟她又不是一个为了聘礼卖女儿的。
  不过,这么跟钱举人派来的媒人说也没什么用; 人家现在认定是赵家在拿乔了,那么王氏再怎么说,也是‘此地无银三百两’。除非赵家答应了另外的人家的提亲; 不然原本的想法是不会变化了。
  王氏打算盘算账,如今她已经不大进行纺织了; 织绸机越置越多,全都租出去,这可比她以前自己织绸赚的还多——她曾经听人说有钱的从来越有钱,那时候不知道是什么道理,如今倒是懂了。
  打算盘算账,偶尔抬头看到的就是在春日阳光里做女红的女儿们。特别是大一些的赵莺莺,肤色如雪,发色漆黑。娴静做女红的样子,哪家的哥儿见了恐怕都想要上门提亲——其实现在来提亲的人已经太多了。
  发愁啊发愁,想到这里王氏又笑了起来。这种发愁骨子里也是带着高兴的,自家的女孩子有这么多人家追着要,这难道不值得高兴?
  这样想着,她又想起了那几户最好的人家。便对外面坐着的赵莺莺道:“莺姐儿你进来与我打算盘,这一会儿头晕眼花的,不如你做得好!”
  “嗳!”赵莺莺爽快地应了一声,然后就进了堂屋,接着王氏的账本开始算账。王氏这些账目原来是一本草账,也就是流水账。这种账目的好处是简单,只要认得字就能看懂。坏处就是太散乱了,而且不好查账。
  所以每次算账的时候,还要把各种流水账归类为更标准一些的账目。据说这是商铺里面使用的做账格式,赵莺莺以前也不会,是这辈子跟着王氏学的。而现在的她,已经做的比王氏更好了。
  一手打算盘,一手下笔记账。王氏骄傲地看着女儿——这是她养育的女孩子,一举一动远不是一般的市井女孩子可以相比的。做母亲的骄傲这个时候得到了极大的满足!
  当然了,王氏叫赵莺莺过来并不是真的因为自己头晕眼花做不好账了,也不是只是为了满足自己的骄傲。她是真的有事情和赵莺莺说的,见赵莺莺做账之余尚有余力,于是在旁道:“莺姐儿,你今岁就是十五了,这是及笄之年。我想着今年就把你的婚事定下来。现在来家里提亲的好后生也多,你和娘说一说,有没有喜欢的后生。”
  王氏当然不是为了听女儿的小秘密才这样问的,她是真的想知道女儿有没有喜欢的人。若是有了,她当然是优先选女儿喜欢的人。在她看来,性格沉稳的女儿看中的人必定不会差到哪里去。
  既然不差,那就行了。反正自家会给女儿丰厚的嫁妆,莺莺自己也赚的到大钱——不图男儿大富大贵,只要能养家就够了。
  当初王氏嫁赵蓉蓉去龙家的时候都没有这种想法,但是现在嫁赵莺莺忽然就有了这个念头。这其中既有思想发生变化的原因,也有她确实更爱赵莺莺这个女儿的原因。一般来说,母亲对儿女最好是一碗水端平,可是十个指头都有长短,怎么可能所有子女一样的爱!能做到表面的一视同仁,那已经是善莫大焉了!
  赵莺莺听到王氏这么问,就算她经过了两辈子,那也脸红了!没办法,上辈子在宫里做宫女子,心早就死了,从来没有过少女怀春的时候。所以说她这是两辈子第一次,自然是要脸红的!
  手一抖,还在账册上落下了一个墨点。抿了抿嘴唇,赵莺莺划掉了这个数字,从新记这笔账,记好了才对王氏道:“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婚事的事情母亲就一应做主就是了,我懂什么?反正爹娘不会害我。”
  赵莺莺又想起了上辈子宫廷里面的复杂生活,便添了一句:“别的要求女儿不想,只是有一件,希望夫家是个家里人口简单,事情少的人家。我过惯了清静日子了,若是太多喧闹,那可太烦心了。”
  王氏也是想起了以前和孙氏在一个院子里过日子的时候的事情,那时候有多烦闷?烦闷到王氏自己都纳闷,当初她是怎么在赵家小院呆下去的,还和孙氏闹了那么多年!
  现在听到女儿这个要求,再没有二话的,立刻放在了挑人家的首位。在她看来赵莺莺这是看里子不看面子——要说还是家庭简单的人家最舒服!只不过这一点大家都不会宣扬出去!
  废话,嫁人的女孩子都想嫁一个没有婆婆的人家。当然,最好是公公也没有,这样过去的时候就可以名正言顺地分家了。只不过,这话能说吗?当然不能!还没嫁过去就希望人家死爹娘,人家会打死你的!
  赵莺莺未必是这个意思,但人口简单,麻烦人少,这总是要求。
  这样想着,王氏进一步给钱举人家里画了一个大大的叉。虽然一开始就已经不考虑钱举人家了,但是赵莺莺的要求算是彻底定下了这一点。倒是漕帮梁家这边,王氏还是有些拿不准主意。
  按照之前王婆子帮忙探听来的消息,梁家其实也有许多麻烦。但是这种麻烦却是普通人家多多少少都会有的,不能避免的那种。若是梁家也不行,那其实别家也很难找到完全合适的了。
  正想着这件事,外面传来了敲门声。桃儿给开了门,原来又是一位媒人——媒婆的打扮一般还是很容易认出来的。
  王氏立刻请人坐了,赵莺莺则是拉着赵芹芹避到了西厢房内。市井人家就算是再不拘小节,也没有媒婆上门了,家中姐儿在一旁安坐旁听的。若是有,那只能说明那媒人同时也是亲朋。
  照例又是一番恭喜,来的媒婆正是崔家大嫂找来的毛嫂。毛嫂恭喜完毕之后才道:“请我来的人家只怕赵太太熟的很,正是甘泉街崔老爷家里!如今崔家本哥儿正到婚龄,想要聘一位您家的莺姐儿——太太家里养的好姐儿,周围的街坊哪一个不称赞?”
  王氏呵呵一笑,她是真的很高兴。之前因为有钱举人和梁家来提亲,消息传出去后,原本挺多有意的人家立刻收回了前言。这当然很好理解,在大家的想法中,赵家要么会选钱举人,要么会选梁清河。既然是这样,何必自讨没趣。
  当然,也有可能赵家既不选钱举人,也不选梁清河。只不过,这样的话,赵家的眼界该有多高?所以啊,结论是一样的,何必自讨没趣!
  而现在有新的人家来提亲了,她当然高兴!首先在这种情况下还能来提亲的,条件都不会太差。即使赶不上钱举人和梁清河,也应该相差不远。至于其他的方面,这个要再看看,不过多一个选择总是好的!
  这时候听了人家的名字来历,王氏更是心口怦怦跳。因为赵家和崔家三代的交好,王氏对崔家并不算特别熟悉,但也能称得上了解。因为崔父和崔母的关系,这是一个大家庭。听起来会有很多麻烦事,其实不然,因为这是分家了的。
  而且不像是赵家三兄弟的分家,因为同住一个小院子里,依旧免不了吵吵闹闹磕磕碰碰。人家崔家分家,每个孩子都有独立的宅院——虽然这些宅院都是建在一片宅基地上,所以兄弟之间也是邻居。
  当初崔父买房子的时候就做好打算了!当时他买的是一户曾经十分富贵,后来却已经破落的人家的祖宅。这座宅子雕梁画栋,有花园、池塘、假山等等,光是房间算下来恐怕都有几百间。而崔父买下了这座宅子的所有。。。当然是不可能的。
  实际上崔父买下的是已经被拆的七零八落的宅子,那卖祖宅的败家子倒也有几分精明,知道这样之前的宅子若是贸然出手,恐怕要被牙行集体打压价格。所以他没有显泽这种发卖方式,而是选择了拆开卖。
  原本的大宅买的起的人有限,所以少少的几个人有默契的话就可以打压价格了。但是拆分之后就不同了,很多人都买的起一部分,而且那一部分也确实让他们有购买的欲望。粗大的梁木和柱子被拆走了,彩色的瓦片和朴素的青瓦也被捡走了,一方方的青砖红砖也没有剩下。还有远方运来的太湖石、泰山石,以及像鲜花一样装点这个宅邸的所有东西,通通都被拆开来卖掉,连一块条石也没有留。
  而崔父买下的是拆的空空的地皮,而这里地皮的价格很便宜——实际上这个时代,除了京城的地皮贵一些,其他多有的地皮价格也就是那样。卖掉建筑材料之后,所得的钱,基本上也就和建筑物的价格相等了。
  不过这块地皮很大就是了,完全足够崔家那么多兄弟划分。崔家每分出一个儿子都要建房子,到现在为止只有最小的儿子崔源还没有分家,而这块地皮还有接近三分之一空着。
  当时崔父的远见卓识啊,如今崔家兄弟比邻而居,可以守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