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已有一千多年,她温柔的疯狂
在晚风中低吟她的情歌。
微风吻着她的乳房,把她的长纱巾
散成花冠,水波软软地把它晃动;
轻颤的柳条在她肩头垂泣,
芦苇倾泻在她梦幻般的宽阔天庭上。
折断的柳条围绕她长吁短叹;
她有惊醒昏睡的桤木上的鸟巢,
里面逸出一阵翅膀的轻颤:
--金子般的星辰落下一支神秘的歌。
2
苍白的奥菲利娅呵,雪一般美!
是啊,孩子,你葬身在卷动的河水中
--是因为从挪威高峰上降临的长风
曾对你低声说起严酷的自由;
是因为一阵风卷曲了你的长发,
给你梦幻的灵魂送来奇异的声音;
是因为在树的呻吟,夜的叹息中
你的心听见大自然在歌唱;
是因为疯狂的海滔声,象巨大的喘息,
撕碎了你过分缠绵温柔的孩儿般的心胸;
是因为一个四月的早晨,一个苍白的美骑士
一个可怜的疯子,默默坐在你的膝边!
天堂!爱情!自由!多美的梦,可怜的疯女郎!
你溶化于它,如同雪溶化于火,
你伟大的视觉哽住了你的话语,
可怕的无限惊呆了你的蓝色眼睛!
3
诗人说,在夜晚的星光中
你来寻找你摘下的花儿吧,
还说他看见白色的奥菲利娅
躺在她的长纱巾中漂浮,象一朵大百合花。
牧神的头
在树丛这镀着金斑的绿色宝匣中
在树丛这开着绚烂花朵的朦胧中
睡着那甜蜜的吻
突然那活泼打乱一片锦绣
惊愕的牧神抬起眼睛
皓齿之间叼着红色的花卉
他那陈年老酒般鲜亮的嘴唇
在树枝间发出笑声
他逃走了
就像一只松鼠
他的笑还在每片树叶上颤动
一只灰雀飞来惊扰了
树林中正在沉思的金色的吻
感觉
在蔚蓝的夏晚,我将走上幽径,
麦芒轻轻刺痒:
仿佛在做梦,脚底感觉到清冷。
让晚风沐浴着我裸露的头。
我什么也不说,什么也不想:
无限的爱却从我的心灵深处涌出,
我越走越远,像吉卜寨人一样,
漫游自然,——如有女伴同游般幸福。
乌鸦
当寒冷笼罩草地,
沮丧的村落里
悠长的钟声静寂……
在萧索的自然界,
老天爷,您从长空降下
这翩翩可爱的乌鸦。
冷风像厉声呐喊的奇异军旅,
袭击你们的窝巢,
你们沿着黄流滚滚的江河,
在竖着十字架的大路上,
在沟壕和穴窟上,
散开吧,聚拢吧,
在躺满着新战死者的
法兰西隆冬的原野,
你们成千上万的盘旋,
为着引起每个行人的思考!
来做这种使命的呐喊中吧,
啊,我们,穿着丧服的乌鸦!
然而,天空的圣者,
让五月的歌莺
在栎树高处
在那消失在茫茫暮色的桅杆上,
给那些人们做伴,
一败涂地的战争
将他们交付给了
树林深处的衰草。
。。!
兰波作品赏析
。网
兰波作品赏析
作者:胡小跃
《醉舟》和《元音》是兰波最著名的两首诗。《醉舟》写于1871年夏,此时的兰波正在酝酿他的“通灵”说。兰波所谓的通灵,指的是一种超人的本领,既能看到、听到、感到凡人看不到、听不到、感不到的东西。他认为杰出的诗人都应该是通灵者,只有通灵的诗人才能达到“未知”的境界,写出真正的诗篇。而要通灵,就必须打乱自己的感觉系统,“长期、巨大、有步骤地使全部感官错位”。为此,要用烈酒和大麻来麻痹感官,在幻觉和梦呓造成的错乱中接近冥冥的真实。
《醉舟》就是通灵说在诗中的具体应用和示范。诗人喝得酪酊大醉,乘一叶似乎也醉了的小舟,顺着河道流进了大海。醉人醉舟摆脱了纤夫,舵与锚再也不能控制他们。他们无拘无束,自由自在,畅游在浩瀚的大海里。诗中的“纤夫”、“舵”和“锚”其实是指束缚人们头脑的种种外界因素,包括社会道德规范、思维定势、法则乃至感官的局限。摆脱了这些绳索,心才能活跃起来,才能尽情地去感受、体会和发现,这种发现是麻木不仁的非通灵者所难以想象的。明白了这点,就不难理解为什么诗中出现了那么多神奇的景象。这些层出不穷的怪异景象是无法用理性来解释和梳理的,它们是一个感官迷醉、心灵开启的诗人所感受到的种种幻象,诗人试图用这些幻象来建立一个只属于自己的内在世界,以达到内心的平和。
《醉舟》是兰波诗艺转折时期的作品,自然还带有旧的痕迹。这首诗在形式上还有相当的传统成分。全诗共100行,每行12音节,采用严格的亚历山大体。诗的结构层次相对来说也比较清楚。先写醉人醉舟如何摆脱束缚漂入大海,然后写诗人在海上的所见所闻,最后表露诗人的种种心情。兰波在写《醉舟》时还没有见过真正的大海,但他对大海的想象和描写令人折服。在节奏方面,《醉舟》也有其特点,它随着海水的变化而变化,有时如行云流水,有时千回百转,颠簸不定,具有一种运动感和旋律感。
《元音》是一首怪诗,长期以来,人们费尽心机,研究探讨其创作动机,考证论述其字母、颜色的来源、意义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但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至今还众说纷坛、有人认为诗中所列色彩的序列与炼金术中的次序相符;也有人认为黑、白、红、绿、蓝这五种颜色可能与兰波童年时所读的识字课本有关。因为当时的识字课本教元音的前几页染着不同的颜色,顺序与诗中差不多,至于字母和颜色的意义,有人认为它们各代表生命的几个阶段。黑a是婴儿阶段,几个形容词巧妙地点出诞生婴儿的母体之特征;白e是童年阶段,纯洁可爱;红i是青年阶段,血气旺盛,品尝着爱情的甜蜜;u是中年阶段,经验丰富,安稳沉着,额上出现了皱纹;o是老年阶段。拉丁字母0相当于希腊字母Ω奥美加),Ω希腊字母表中排在最后,故象征“终极”,稍作引申,可理解为“暮年”或“人生的最后阶段”。还有更惊人的一种解释。有人认为这五个字母象征着女性身体的五个部分。a倒过来成v,恰似生殖器官;e躺倒成山,是双乳;i横过来是嘴,u颠倒成Ω,是头,o是紫蓝色的眼睛,令人奇怪的是诗中描写字母的细节与人体这几个部位的特征极为相似。但所有这些仅仅是猜测而已,并无可信的根据。
其实,《元音》并不像人们所说的那样玄乎,它只不过是波德莱尔“对应”说在诗歌中的具体运用罢了。波德莱尔认为世间万物之间都存在着一种对应关系,人的内心世界和客观外在世界之间、人的感官之间是可以彼此感应和相通的。兰波在《元音》中通过具体可感的描绘,把形状、色彩、味道、音响和运动等要素交织起来,力图“创造出一种足以适应各种官能的诗歌语言”。五个元音字母不但各具颜色,而且还带有音响、气味和动作,同时作用于人们的视觉、嗅觉、听觉和感觉。我们不妨列一个表:
字母色彩(视觉)味道(嗅觉)声音(听觉)动作(感觉)
嗡嗡响声毛茸茸使人发痒
a 黑恶臭
e 白纯、淡颤抖声微微颤动
i 红血腥呕吐声喷吐
海浪和牧草的
u 绿咸、杏波动声平静
0蓝。”号角声震耳
值得注意的是,兰波并非在简单罗列和随意搭配声、色、味等要素,而是在展示自己的艺术通感,建立各要素之间的对应关系。高元音e、i声音明快、轻盈,低元音a、u、o平缓低沉,与此相对应,白色和红色明快、轻盈、耀眼,而黑、绿、蓝却平缓、低沉、柔和。白云、雾气、冰川、鲜血、朱唇作用于人的视觉器官而给人的感觉与e、i作用于人的听觉器官而给人的感觉十分相似,碧海、牧草、黑苍蝇和紫眼睛给人的感觉与a、u、o给人的感觉也大致相同。读这种诗,人的感官的确都被调动起来了,同时得到了艺术享受。
。。
兰波:诗歌的通灵者
;小;说;〃;网
兰波:诗歌的通灵者
作者:刘丽华
(01/14/2000)
在我有限的诗歌阅读经历中,阿尔蒂尔?兰波占据着一个显著的位置。他的那首叫作《元音》的诗,第一次为语言的基本元素创造了颜色————A黑,E白,I红,U绿,蓝(后来的大画家康定斯基又从颜色中“看”到了音乐,我暗中希望他是受了兰波的影响)。兰波天生就对色彩有着十分敏感的直觉,很小的时候就迷上了与色彩有关的物事。他喜欢笨拙的绘画、门帖、墙上的装饰、街头艺人的画布、招牌、民间彩图等等。他不仅为元音字母发明了颜色,他的诗句同样以五彩纷华的色泽令人心动:
“绿唇、冰面、黑旗、蓝光与阳光散发出的红色芬芳———是我的力量。”
他甚至干脆把自己的另一部堪与《地狱一季》相媲美的散文诗就叫做《彩图》。人间的悲剧喜剧在他的眼里如变幻无序的种种图景,他的诗则如“缤纷的幻影”,摇曳生姿,迷离斑斓。
不仅色彩的美令诗人沉醉,这个自称来自灵界,自我酿造生命之血的人,似乎还背负着另一重使命———道破文字隐秘的身世,做一个诗歌的通灵者。这位通灵者确实达到了一般人所不能达到的未知之境。他的诗是在短短几年之内爆发出来的激情、灵感和非凡创造力的结晶,读他的诗,犹如感受火山喷发时迸裂升空的岩浆,新鲜、耀目、令人眩晕,它灼伤庸人的眼睛,它也焚毁了由陈词滥调构筑起来的古老建筑。兰波从来没有为诗歌是什么下过一个明确的定义,但他在1871年5月15日写给保罗?德梅尼的信中已自觉地表达了他对诗人和诗歌的认识,那就是,诗人应当是灵魂的寻找者,诗人应当比别人有更加丰富的灵魂;诗歌的语言便是来自灵魂并为了灵魂的语言,这样的语言应包容一切:芳香、音调和色彩,并通过思想的碰撞,放射出光芒。
新近出版的《兰波作品全集》,不仅使我们有机会重新品评兰波的诗作,还由于书中收录了兰波的日记和书信,因而给我们提供了更为全面和深入地了解兰波的文本。日记里有他情窦初开的初恋,有他学生时代的活动,有他处处反叛的精神;在他青年时代的书信里,可以看出他在诗歌创作上充满了自信,可以看到他对魏尔伦的依恋之情。特别是兰波十九岁就绝望地告别文学创作以后,在异国他乡流浪、从军、当监工、走私军火的生活,让我们看到了另一个兰波:孤独、贫困、奔波于丛林大漠之中,索然无味地生活、忍受热带瘴疠所致癌症的折磨,直至死去。这一时期他给家人的信中表明,兰波为了基本的生存忍受的已经不仅仅是平庸、琐碎,巨大的反差所造成的也已不是痛苦,而是麻木。他写信向家里要的是如何做一个工匠类的书,却只字不提诗歌。一个曾经充满反叛精神的孩子,一个惯于嘲弄传统、嘲弄神圣的怀疑论者,一个不甘忍受平庸生活的逃跑者,又陷入新的不幸。而这一次的不幸最终置他于死地。兰波曾经说过:“幸福,它的牙齿对于死亡是很柔软的”,如今,他说:“我恨苦难”。无论作为诗人,还是作为普通人,死亡一直都是暗地里紧紧跟随着他的影子。所幸的是,他的文字,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