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哈密嗤又从怀里一摸,摸出来一个小锦盒,双手奉给陈练,泣声说:“兄台一定救我!”
陈练间哈密嗤拿了这么多宝贝献给自己,确实感动了,对方对自己毕竟有恩,却是是个有情有义的汉子,自己这次再救了他,日后一定更有厚报,想到这里,上前搀扶起哈密嗤。
小声说:“老何,你我不是外人,这次你求到我府上,说实话,也算找对人了,换换人,你就完了。这次,我帮定你了,你起来,咱们毕竟是好兄弟,只是,此事一了,你也知道其中的厉害,透出一点小风声来,不光是你,我,陈阁老,恐怕都完蛋了。”
哈密嗤忙诚恳地说自己只是个生意人,绝对不对第二个人说起,更不对僰人说起。
陈练稳稳心情,说:“兄弟,你这生意必须在三日内办好,第四日再干,为兄就救不了你了,这三日内你能收回多少本钱就收回多少吧,做完这桩生意,再不要与僰人做生意了!”
哈密嗤忙点头,陈练低声说:“你今天要不来,明天去僰人那里,恐怕就回不来了!”哈密嗤大惊失色,看来朝廷真要对僰人动手了,而且是迫在眉睫。
陈练从袖口里摸了一张纸,晃了晃,说:“看见了吗,曾大人让我占卜出兵日期,本来想好是明天,你这一来,我就往后推三天,兄弟你可知道其中干系!”
哈密嗤大喜过望,忙不迭地又跪下向陈练叩头,陈练矜持地扶起他来,说:“起来起来,为兄即将上任成都知府,还需要兄台帮忙照应呢,哈哈。”
两人把话说透,此时都觉得心贴心地舒服,陈练得了如此一笔银子,也有点想显摆的意思,哈密嗤呢,正想多从这个家伙嘴里套些情报,忙小心地打听到底为什么要对僰人用兵,用兵规模,谁为将帅的军事机密来,陈练觉得这只是个商人,既然自己已经答应帮忙了,为了显摆自己的身份,就知无不言,向哈密嗤掏心陶肺地将军事机密及征缴僰人的前因后果捅了出来。
殊不知,这个老小子得了几千两银子,却让明朝廷多损失几千兵马多耗费巨量军费。
第一卷 第一〇二章:隆庆皇帝寝宫托孤
陈练对哈密嗤讲述这次征剿都蛮(即僰人)的来龙去脉,其实,之前明朝廷对僰人已经有过十几次征剿,只不过,这次决心更大,动员力量更强,这与中央朝廷的一次政权轮换有极大关系。
公元1572年,大明穆宗隆庆六年春天一个普普通通的日子,吏部侍郎内阁大学士张居正悠闲地在书房里品茶读书,忽然院子里一阵嘈杂,张居正有点纳闷,这堂堂相府,谁敢如此吵闹,正欲叫人,家人张清急急火火地跑进来:“老爷,宫里冯公公亲自来了,有急事传你进宫呢。”
张居正心里一惊,什么事儿这么急着来传,还是大总管冯宝亲自赶过来,他赶紧起身,准备迎出来,这边大太监冯宝已经闯了进来,快嘴快语地吩咐身后的小太监们赶紧退走,不客气地让张清也出去,张居正看冯宝如此惶急,知道宫里出了大事了,赶紧让冯宝坐下,也没来得及端上茶,冯宝便小声地对张居正说:“张大人,当今皇上眼看就,就……”
张居正明白了,隆庆皇帝对自己不薄,在裕王府的时候,自己曾做他的老师,可以说师徒二人君臣之间亲密无间,六年前隆庆皇帝一登上皇位立刻让张居正入阁,任吏部尚书东阁大学士,虽然张居正入阁很晚,但是,隆庆皇帝非常信任重视,张居正也努力为隆庆皇帝出谋划策,一入阁拜相,立刻启动自己的改革计划,上奏革除旧弊的《陈六事书》,切中时弊,很有见识,隆庆皇帝看后非常赞赏,正当张居在隆庆皇帝的知遇之下欲大展宏图的时候,才登极六年的皇帝竟然病入膏肓,乃至于要驾鹤西去了。
张居正一阵晕眩,感觉像是天塌下来一样,自己倔强的心像没了支架,瘫软下来,颓坐在椅子上。
冯宝一看,不行,迟一步怕误了大事了,冯宝在宫内权倾一时,在朝廷中,欲张居正最相投合,两人关系极为密切,成为隆庆皇帝的左膀右臂,可不管怎么说,自己只是个家臣,是个宦官,场面上的事还得张居正撑持。
“张大人,你可别急坏了,我们得赶紧进宫,恐怕万岁爷要做顾命了,你可要撑住,这改朝换代的关键时候,你可得稳住啊。”冯宝带着哭腔说,虽然是个太监,但对隆庆皇帝,冯宝感情深着呢。
张居正稳了稳心情,小声说:“冯公公,这次你亲自来,一定有话教我,我们这么多年交情,咱们就直说吧。”
冯宝忙说:“是,是!我们得保着皇三子顺利登上皇位,李娘娘可在宫里急的很呢。”
张居正觉得事关重大,忙问:“公公觉得有把握吗!”
冯宝忙说:“问题不大,皇上已经定下了,我就怕这最后时刻有人从中作梗坏了大事,所以我们得赶快进宫,从现在起,你我二人不管什么理由,必须得有一个人留在皇上身边了。”
张居正知道其中的厉害,内阁中,高拱是辅地位,是个老臣,威望极重,其他几个人倒不足虑,冯宝这是对着高拱来的,张居正赶紧点了点头,事情紧急,没时间考虑太多,进宫要紧。
两个人屏退左右,轻车简从,快马加鞭,不大会儿就赶到宫里,有冯宝引领着,不用通报,张居正跟随着冯宝直接就来到隆庆皇帝寝殿养心殿,养心殿没外臣,看来张居正是第一个赶到的,这也是冯宝特意安排下的,冯宝三步并作两步奔向隆庆皇帝龙榻,隆庆皇帝正闭目休息,龙榻边几个小皇子低头跪在地上,小声饮泣,冯宝过来,附耳对着隆庆皇帝说:“内阁张大人来了。”
一会儿,隆庆皇帝缓缓睁开眼睛,看了一眼榻前跪着的张居正,嘶哑着声音说:“爱卿起来,朕有话说。”
张居正赶紧起来,俯身到龙榻边,已是满眼清泪,隆庆皇帝看了,心下恻然,轻声说:“朕不行了,皇子还小,卿要善进辅弼之责,不枉你我君臣知遇一场。”
张居正赶紧说:“万岁静心休养,不日即可龙体康泰,臣要侍奉陛下万年呢!”
隆庆皇帝轻轻一笑,他知道,所有人都会给他说这么句没用的话,自己的身体自己最清除,该走就得走啊,可惜,这皇位才坐了区区六年,还有太多的事情没做呢,就要撒手了,说什么都晚了,自己是对不起列祖列宗了,可得安排好后世,也算对先祖有个交代。
隆庆皇帝见自己最信任的老师来到面前,便赶紧托孤,道:“皇三子翊钧当继帝位,皇子年少,卿要努力辅弼,国有疑难,与高拱等老臣议后再行,朕今儿就把大明中兴重任交付老师你了。”随机,隆庆皇帝让1o岁的朱翊钧起来,说:“一切要请教先生!”朱翊钧点了点头,张居正赶紧将朱翊钧揽在怀里,向老皇帝表示,自己会忠心辅弼幼主的,隆庆皇帝点了点头,露出一丝微笑。
终于,隆庆皇帝说出张居正与冯宝等人最想听见的托孤遗命,心放下大半,还是冯宝机灵,已经准备好书写圣旨的笔墨纸砚,见张居正还愣着,冯宝赶紧小声提醒说:“万岁爷,托孤事大,可否草诏用印!”隆庆皇帝点了点头,冯宝赶紧扯过张居正,让他草诏,张居正也知道事情紧急,也许一时两刻就会有不测之事生,赶紧手忙脚乱地草诏,冯宝细心地服侍皇帝喝了点人参汤,站立一旁,也是老泪纵横,这边,张居正已经写好诏书,虽然自己潦草,这时候也顾不了那么多了,隆庆皇帝想了想,挥了下手,道:“用印吧!”
这三字一出,就决定了明王朝一个新政权的即将诞生,张居正与冯宝心是放下了,却悲从中来,匍匐在隆庆皇帝身边,默默饮泣,这时候,小太监轻声禀报,内阁大臣都来了,隆庆皇帝便挥手让他们都进来,刚才一点儿参汤让皇帝的脸色有点泛红,多了点生气,见几位托孤老臣来到,隆庆皇帝拼着最后的气力,大略地交代了几项后事,说着说着,气息微弱,再也出不了声音了,两眼直瞪着,很无奈很无奈的样子,冯宝赶紧传太医过来,已经无济于事,隆庆皇帝挣扎了一下,随机宴驾。
这下,众内阁大臣及宫内太监一起嚎啕大哭,外边早等着众位妃嫔宫人,全都痛哭起来,各个小皇子也冲过来,匍匐在老皇帝身边。
到底是冯宝见的世面多,心中沉稳,他扯了一把身边的张居正,扶了下边匍匐着痛哭的皇三子朱翊钧起来,沉声说:“众臣接旨!”
众人正在没头没脑的痛哭,还没从抽去主心骨的空虚中回过神来,虽然这隆庆皇帝才干了六年,也不大理会朝政,但是,一国之君在众臣心里,那就是主心骨儿,精神支柱,没有他,还真不行,所以自古以来即有“国不可一日无君”的信条。
大家听了冯宝的话,才回过神来,光哭有什么用啊,这是新旧主子新旧政权更迭的时候啊,既然先皇有遗诏,那只有听话的份儿,到底谁是新的主子呢,想也没用,听圣旨说是谁就是谁吧,不管喜欢不喜欢,皇帝就是皇帝,谁当上皇帝,谁就是自己的主神了。大家赶紧跪倒一片,大殿里有些紧张,一时鸦雀无声,冯宝低沉着声音宣读了大行皇帝遗诏,新旧朝廷完成了交接,大明江山有了新的主人,大家跟着1o岁的嗣皇帝向大行皇帝行大礼,之后,由内阁辅高拱领着,拟定新皇登极及老皇帝治丧大典。
谁也不知道,这一次看似普通的改朝换代政权更迭,却意外地让远在西南深山老林中的僰人陷入了灭顶的危机。
第一卷 第一〇三章:张居正定下剿灭都蛮之策
大明王朝在万历初年,是很有一番振兴模样的,这归功于张居正的改革,但是,历来改革必须有最高统治者的支持才能彻底推行,张居正却是顺风顺水,很是得力,这有宫内太后与大太监冯宝的倾力支持,应该说,张居正是一代贤臣,但在他与他的统治圈子取得完全的统治权时候,手法却是不大磊落,顺带着,僰人也成了张居正集团的牺牲品。
朱翊钧继位之时,张居正与内阁众臣同受顾命,皇帝年少,自然是太后当家,先确定内阁辅弼班子是大事,当时张居正虽然最受宠信,但是他入阁晚,是隆庆皇帝在位时候才提拔进内阁的,排位自然在老臣高拱之后,李太后知道朝廷新立,以稳为主,决定任命高拱为内阁辅大臣,地位与权势相当于以前的宰相,明有祖训,历代不得设置宰相,宰相的权力分摊到六部,后来的皇帝感觉六部权力过大,不利于集权,干脆设置内阁,内阁有大学士,内阁辅的权位就相当于古代的宰相,既然有高拱任宰相,张居正要想按自己的思路主理朝政,当然是窒碍难行,特别是到了离辅大臣一步之遥的时候,更有宫内奥援,任谁都会对这宰相之位心存觊觎的,特别是已经做到东阁大学士高位的张居正。
新朝建立,张居正与冯宝便秘议除掉高拱之策,两人是有此便利的,老是在李太后身边绕着,张居正在外朝寻找机会,冯宝据此在太后面前絮叨,时间长了,李太后自然动摇了,谣言传过千遍就成了真理,与高拱相比,张居正与冯宝在太后心中,距离更近些,便将高拱撤职了事,张居正顺理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