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帝库阁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你我之间-第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目实验品的一部分——他称之为《60分钟》。


..



理查德?尼克松(3)

…。网

 


在共和党召开全美代表大会那一周的某个时刻,我告诉加门特和几个尼克松的代理人,我将另有任命了。显然,候选人本人没有得到这个信息。代表大会的最后一夜,尼克松在礼堂里发表他接受使命的演说,我和其他记者站在乐队指挥台的附近。当他经过时,他在人群中找寻他熟悉的脸,向我们中那些之前就和他在一起的人——他称之为“在新汉普郡大雪之前”——点头致意。当他的目光扫到我的时候,他说:“嗨,迈克,我下周将会在加里福尼亚看到你。我们将一起计划之后的竞选活动。”


 


 


 


“不。尼克松先生,我想你已经知道了。过了今晚,我将离开对竞选活动的报道,去做一个新的电视系列节目。”


 


 


 


他愣了一下,看着我,好像我疯了一样。显然他不能理解,作为最早把他东山再起当回事的记者之一,我为什么会在他取得转折性胜利后和他说再见。他看起来像是感觉被羞辱了,好像我对他在大选中能否击败民主党候选人上投了不信任的一票,所以决定不再继续报道他了。他停了一会儿,用一种责怪的目光盯着我看。


 


 


 


“我们会赢的,迈克。”他预言道,“等我们进军华盛顿之后,我们打算做一些伟大的旅行。”


 


 


 


我当时不明白,这般奇怪的、不符合逻辑的结论来自何方。毕竟,二战后,历任美国总统都认为有义务时不时为了某种原因访问其他国家,我想尼克松也不例外。噢,那是什么呢?我会为这些类似来自旅行社的诱惑所心动吗?但是,几年之后,当尼克松成为第一个踏上社会主义国家首都——北京和莫斯科的美国总统时,我才猛然醒悟——早在参选前,这些划时代的使命已经在他的秘密议程上了,那就是他在1968年那晚想向我传达的那些含义模糊的信息。


 


 


 


《60分钟》的第一期节目计划于9月24日播出,余下的夏季到初秋,我都在为这期及后面的节目做准备。等我和尼克松再次相遇是在10月初,我为《60分钟》节目采访他。彼时,已到他竞选活动的最后一个月了,所有的民意测验都表明,他远远领先来自民主党的竞争者——休伯特•;汉弗莱。他在11月大选中争取到的一个对象就是我——对一个从未在大选中投票给共和党的人来说,这的确是改变巨大的一步。


 


 


 


那一年报道尼克松的竞选,无疑使我和过去有了很大的不同。毫无疑问,和总统竞选人关系过于亲近在职业上是一种危险,即使是最具质疑精神的记者,他的独立判断也会因此受影响。(尽管《伊索寓言》有类似的著名格言,但人们彼此熟悉并不是一定会滋生相互之间的轻蔑。)但相比其他因素,越战问题是把我推向尼克松阵营的主要原因。


 


 


 


到了1968年,美国在这场战争里已经痛苦得出现分裂了,当时我认为,只有华盛顿出现新的领导力量才能医治这种撕心裂肺的心灵创伤。当时,所有反战游行的头号目标——林登•;约翰逊总统已经决定不再寻求连任,从政治的烽火线上退场下来,但以我的观点,他的这个决定并不能让民主党摆脱越战的负面影响。他们不得不继续为战争背负责任,特别是他们的候选人——汉弗莱本人一直是林登•;约翰逊政策的衷心拥护者。所以,我认为,如果有一个历史清白的共和党人入主白宫,他会把我们从泥足深陷的沼泽中带出来;那一年我对尼克松参选的报道,使得我相信他具备应对这种挑战的资格。


 


 


 


然而,我多数朋友和cbs的同事并不认同我的观点。那年秋天,我们为此进行了激烈的争论,他们坚持认为,我被所谓的“新尼克松”形象宣传(他们斥之为胡说八道)给愚弄了。在他们看来,他还是那个“狡猾的迪克”,一个为了赢得选举什么话都会说、什么事都会做的、老到的阴谋家。10月,当我在尼克松的纽约公寓里采访他时,我想到了人们的这种反感情绪,所以,我直接就此向他发问。


 


 


 


华莱士:对几百万的美国选民来说,尼克松这个名字会让他们起皮疹。对他们来说,理查德•;尼克松是个政治投机分子,任何形式的政治下场对他都不算为过。如果在竞选中获胜了,理查德•;尼克松将如何应对这种猜忌和怀疑?


 


 


 


尼克松:就像你所说的那样,回顾我22年的从政生涯,在这个国家里,确实有一些人把我当做是一种皮疹。但另一方面,我相信,我有这种领导能力能够把国家再次统一起来,我也能够获得那些对理查德•;尼克松有糟糕印象的人的尊重,即使那不是爱戴。


 %%。



理查德?尼克松(4)

!小$说^网&

 


那些时候,尊重的主题一定在他的思考中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在采访中的另一话题上,他做了一段评论;后来发生的事,使得这段话颇有讽刺意味。下面这段就是他所说的话:


 


 


 


如果我赢得了这场选举,我认为我能够担负起总统的职责,并以此赢得美国民众的尊重。这或许不同于我的一些前任们所接受到的那般,但是,这足够使得我能继续下去。让我这么说吧:一些公众人物天生就是被人爱的,另一些天生就是被人讨厌的。但是,就公众人物而言,最重要的不是他被爱还是被人讨厌,而是他是否受人尊重,我希望以我的行为,重建起人们对美国总统这一公职的尊重。


 


 


 


回顾这段看似虔诚的声明,任何人都能读出其中的讽刺意味。正如众所周知的那样,理查德•;尼克松非但没有重建起人们对他的尊重,还为总统这一公职蒙上了羞辱。然而,在他因“水门事件”身败名裂之前,我还是被他表现出来的领导力所迷惑了。他非但没有采取决策终止我们在越南错误的冒险行为,还让战争继续下去。他入主白宫4年之后,美国的年轻人继续在越南打仗、牺牲。回想起来,我只能得出结论——和其他几百万受骗的选民一样,在尼克松身上,我的判断严重失误。


 


 


 


但是,我不打算以如此不愉快的调子结束这段回忆。我仍旧不想把尼克松想象成一个背叛了曾信任过他的人的总统。我想起他在1968年在新汉普郡之夜做的一些事。


 


 


 


那晚,我的任务是报道尼克松在纽约总部等待选举结果。在新汉普郡发生的大新闻不是他赢得了选举,而是在该州历史上,他是第一位在初选中以如此大优势击败对手的候选人。而在几个月前,他还被当做是个历史性的失败者。那天晚上,尼克松和他妻子从后门现身,我抓住他作了一个有关选举报道的简短采访。待他回答了对初选结果的感受,我把麦克风伸向了在一旁的帕特•;尼克松,她明显很紧张,严肃但是和顺地回答了两个关于初选胜利的小问题。我向她表示感谢,然后冲回cbs的演播室继续之后的现场报道。我刚播报完,就接到尼克松打来的电话。“迈克,你对待帕特很友好,我就是为了这个向你表示谢意。”他说。仅此而已,但是我看到了尼克松性格中体贴周到的一面,在这之前和之后,我再也没看到过了。


 


 


 


许多对尼克松怀有恶意的批评者们,常常会把对他的憎恨延伸到他妻子身上。她经常被人嘲笑为“塑料人帕特”,这个绰号的发明者,我相信是格洛丽亚•;斯泰纳姆格洛丽亚•;斯泰纳姆,美国激进的女权运动活动家。——译者注


 


 


 


。但是,我不认为帕特是这样的。


 


 


 


当然,帕特•;尼克松常常给人印象是性格冷淡、紧张、平淡,有一点点虚饰和做作(这就是绰号“塑料人帕特”的由来),但这背后另有缘故。原因之一是,她比她丈夫的性格更拘谨、更羞涩。另外,在过去的竞选中,她的家庭受到了种种攻击,这些不愉快的回忆让她感到受伤和无助,她讨厌被推到聚光灯前,害怕在众目睽睽之下表演。然而,尽管尼克松夫人本人对喧闹的美国政治生活没有丝毫兴趣,但她还是在竞选中陪伴丈夫左右,尽可能好地扮演一个忠诚的、一直在背后支持着丈夫的妻子形象。就我看来,她为人热情,尽管在一个又一个的公共论坛上面对围绕着她的记者和其他不怀好意的人有些紧张和过于敏感。最后一次,她也以同样的方式在“水门事件”中面对公众。要对付这么多人和这么多事,对她来说一定是种可怕的折磨,但自始自终,她都表现出一种平静的自尊和自我克制。


。。



埃莉诺?罗斯福(1)



 


在我一生中,那些为白宫争光添彩的第一夫人们中有一位是卓越超群的,就像她丈夫在20世纪所有美国总统中是卓越超群的一样。1957年11月,我为abc采访埃莉诺•;罗斯福时,离她丈夫在总统任期去世已经12年了。但是,他大胆的领导风格和具有进步意义的“新政”依然在我们的政治版图上烙下深深的印痕。富兰克林•;d•;罗斯福还是个让人持两级分化态度的人,当我就他在众多美国民众心中激起的情感向他的遗孀提问时,她承认这的确是事实。


 


 


 


华莱士:罗斯福夫人,我相信你明白我这个问题的含义,我认为你会认同我的观点——很多人恨你丈夫。


 


 


 


罗斯福夫人:哦,是的。到今天,还有很多人恨他。


 


 


 


华莱士:为什么呢?


 


 


 


罗斯福夫人:唔,这个……如果你选择了一个立场,并且人们认为你随后取得成功了,那些不赞同你的人就会对此反应强烈。


 


 


 


华莱士:其中牵涉到的,不仅仅是不赞同。也有一些人不赞同艾森豪威尔的主张,但是他们不恨他。您丈夫当总统时,我在中西部地区待过好多年,在那里集聚的情绪可不是“不赞同”这么简单。


 


 


 


罗斯福夫人:确实存在一个憎恨他的核心群体。这些人把他叫做“那个人”。我还记得,他去世时,有一个人真是兴高采烈。但我认为,只是这些人认为,他毁掉了他们曾抓得紧紧的东西,触动了他们的利益。自然的,他们会对他心怀仇恨。


 


 


 


剩下没说的,但我们俩和观众都明白的是——尽管有部分人恨罗斯福,但更有几百万的人尊重和爱戴他。我们一家也是这样。1932年罗斯福刚刚当选美国总统时,我才14岁,和我的哥哥、两个姐姐一样,被全家人为他获胜的高涨情绪所感染。我父母对他有种近乎对英雄般的崇拜。


 


 


 


 


 


 


 


 


 


 


 


这种狂热是有原因的。和几百万美国家庭一样,我们一家也在经济大萧条中苦苦度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