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帝库阁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崛起在大明-第11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一石激起千层浪,所有人都震惊了,嘴巴微张,眼睛大大的。那模样似乎是在说,这位仁兄也太敢想了吧~!

    将皇亲贵胄送入军中,还是第一线,经过战争的洗礼之后,才储备竞争皇位的资格。随后,只有将一县、一郡、一州、一府治理好,才能进入继承皇位的名单!

    这不仅是敢想,胆子还很大,更是在挑衅儒家千百年来的信念,嫡长子继承制。

    有人兴奋,被李自成的这种提法弄得激动莫名;有人心情复杂,这种观点颠覆传统,与儒家思想相悖。

    但是,不可否认的一点就是,经过如此层层选拔出的帝王,绝对是英伟不凡,绝对能够胜任皇位。而且,还绰绰有余。

    众人还处在兴奋与震惊中,李自成没有停止,依旧在继续,接下来的言语更是让人震撼,大有语不惊人死不休之意。

    “不仅如此,那些被淘汰的皇子皇孙不能再被封为藩王。要想当官,就必须像其他读书人一样,通过科举取仕,不能给予一丁点特殊照顾。而且,每个帝王的执政期限必须有所限制,最高只能到六十岁。”

    静,死一般的寂静,即便心里再有准备,再如何的经历过刚刚的震撼冲击,还被李自成的这一番言语震撼的无以复加,几乎连呼吸都快忘记。

    自古以来,除了三皇五帝时期,还从未听说过皇帝生前就退位的。将那些皇子皇孙当作平民处理也就罢了,众人还能理解。毕竟,这样加强了皇权。

    然而,真正给他们带来巨大冲击力的是,居然限制皇帝的在位年限,这完全颠覆了他们的观念,一直以来的认知。

    帝王,那是一国的至尊,那是仰望般的存在。手握生杀大权,想让谁死,那都是一句话的事情,还不能有所怨言,最起码明面上不可以有所怨言。

    当然,无论是皇位继任者的资格与选拔问题,还是皇帝的执政年限,众人都明白,如果能够将这两条贯彻实施,将会大大降低昏庸无能帝王的存在,国家就能够更加的长治久安。

    李自成很镇定,神情古波无澜,仿佛那一连串的惊世骇俗之语并不是出于他口,而是他人说的。眼角的余光环视左右,故作漫不经心之态,神色一敛,转而讲起了吏治问题。

    “历朝历代,之所以朝廷的官员派系林立,党争屡禁不止,贪官污吏层出不穷,就是因为,官员的任免不将掌握在皇帝的手中,还有当朝的大官。”

    “所以,要想官员亨通,仕途顺利,就不得不结交那些达官显贵,从而争取仕途的资本,获得上司的重视,得到提拔。然而,要想结交达官显贵,不管是哪种方法,回归本质,都离不开钱财二字。如果家里富裕,有一些积蓄,当然不必贪污,压榨民脂民膏。可是,这样的官员能有多少呢?”

    “而且,有投入,就要有产出,如果不贪污受贿,那些花钱打理的官员,即便家资再如何的丰厚,也支撑不了这样的花销。所以,官员贪污受贿实属必然。否则,就要遭受清贫之苦。”

    这一刻,两侧的书生有一种长舒一口气的感觉,讨论帝制,如何完善帝制,这个话题太沉重了,压得人几乎喘不过气来。如果李自成再继续谈论下去,即便神经大条如张若采(金圣叹),也有一些吃不消,还好这位李公子突然转移话题,让气氛轻松了一些。

    顾炎武眸光闪烁,兴冲冲的问道:“那。。。李大哥,既然这样,该如何整顿吏治,改变这种现状呢?”

    精神一震,众人再次竖起耳朵,倾听起来,等待李自成的惊世之言。

    “很简单,既然问题出在官员的选拔上,那就从官员选拔上入手,我说得那个制度,虽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但也能大大的改善。”

    “第一,帝王不再有提拔官员的权力,如果理由充分,倒可以罢免。第二,减弱自上而下的惯例选拔制度,将一部分官员选拔和留任的权力下放一本分,分给百姓以及官员周遭的衙役、官差和将领。。。。。。”


………………………………

第一百五十四章 辩解

    七月份,平凉府,固原州,三边总督府。

    随着陕西各州府一封封邸报传来,总督府弥漫着一股紧张的气息,一副忙碌的景象,每天都有将领与兵卒或进或出,都是急色匆匆的样子。

    这一天,三边总督杨鹤在书房里来来回回的踱着步,眉头紧皱,左手背后,右手在前,手里还拿着拆开的邸报几张纸张,喃喃自语道:“真是怪了,这些乱贼还真得不简单,趁着朝廷北据后金,在这个时候,大肆作乱,攻击陕西的各个州府郡县。”

    说罢,杨鹤的眸光闪烁了两下,随即恢复了正常,转头看向不远处的一名官员,三十几岁的样子,询问道:“洪大人,关于陕西的乱贼,你有没有什么好的对策,平复叛乱。”

    这个官员不是别人,正是后来赫赫有名的洪承畴,为清军入主中原立下了汗马功劳之人。

    洪承畴微微沉吟了一下,随即侃侃而言:“大人,陕西的大部分兵力北上入京勤王,到目前为止,回来的还不到两成,余下的或是在京城协防,或是随同孙大人前往山海关,加固宁锦防线,修复城墙,以防清军再次入侵关中。现在想要平复陕西之乱,只能采取您的‘招抚为主,围剿为辅’之策。若想彻底解决匪患,唯有等到大军归来,请求朝廷拨兵,再派良将。”

    “所以,大人,下官以为,咱们目前的对策就是以静制动,以不变应万变,耐心地等待朝廷的援军到来,进入陕西。那个时候,才是咱们主动出击,一举消灭所有的流贼。”

    杨鹤的眉头皱了一下,心里很不痛快,不满意这样的方法。不过,对于自己的这个副手,杨鹤还是很满意的。率领区区几千人,就杀退了王佐桂与苗美等反贼大军,解了韩城之围,并招降了王佐桂的反贼所部。

    一想到高迎祥、王自用、王嘉胤等反贼头目越来越活跃,越来越猖獗,杨鹤心里就不甘心,不禁再次问道:“难道只能这样等,没有其他的办法了吗?”

    “没有,大人”洪承畴摇了摇头,进而有补充的说道:“现在最好是守住打得城池,保住朝廷的粮仓与府库。只要保住了中等大型的城池,不被攻破,流寇的嚣张气焰就会越来越弱。”

    “嗯,说得不错。如今的山西,已经连续好几年大旱了,只要保住了中等大型的城池,就等于切断了反贼的粮食与银子来源。没有了粮食补给,没有银子采购粮食、衣物与兵器,那些反贼的势头只会越来越弱。”杨鹤点了点头,神色好了许多。

    这时,似乎想到了什么,杨鹤忽然问道:“洪大人,根据其他的诸将说,你经常杀降,不接受反贼的投降。即便是接受了那些反贼头领的投降,事过之后,总会找一些缘由,将其解决掉,是不是有这件事情?”

    闻听此言,洪承畴的神色变了几变,心底泛起了嘀咕,如果出言否认,就等于隐瞒上司,有僭越之嫌,一旦查出来,反而不美,以后很容易遭到直属上司的打压。

    要是承认了吧,就等于摆明了与总督唱反调,眼前的这位上司可是提倡的“招抚为主”。

    最终,经过一番权衡利弊之后,脑海里飞速闪过这些想法,洪承畴暗暗一咬牙,下定了决心,硬着头皮地说道:“是的,大人,确实有这回事。”

    “洪畴啊。。。洪畴,你这才升任延绥巡抚才一个月,就和本总督对着干,即便是本官不追究和责怪你,一旦传回了京城,与主官不和,你的仕途就堪忧。。。。。。”

    听到杨鹤这样说,洪承畴顿时急了,不等其讲完,就忍不住的说道:“大人,下官又不得已的苦衷,不得不那样做。”

    杨鹤的眉毛扬了扬,仔细打量了一番洪承畴,看其紧张的神情,似乎真的有什么不得已的原因,语气就缓和了许多:“哦。。。什么苦衷?你倒是说说,如果真是不得已,本官就当什么没有发生,还会向朝廷为你求情。”

    闻听此言,洪承畴紧张的心情缓和了许多,吞咽了一下口水,放松紧绷的情绪,深吸一口气,让自己完全冷静下来,迅速整理好思绪之后,这才有条不紊的说道:“大人,反贼之中,虽然多是一些乱民,但也有不少是哗变的军人。如果轻易地接受他们的降表,并委以重任,或封总兵,或为参将。这样的话,就等于在释放一个信息,只要哗变或者造反,就能一步登天。

    “而且,总督大人,下官还以为,这些反贼的头领不可信,没有任何的诚信可言。凡是投降之人,多是处境艰难,被大军围剿的差不多了,才会缴械投降。投降过后,一旦恢复实力,装备了朝廷的下发的兵器和粮食补给,渡过难关,这些人很有可能再次复叛。要想一劳永逸,彻底根除叛乱的根源,最好的办法就是彻底解决那些人,以除后患。”

    不得不说,杨鹤不愧是一名老将,不会意气用事,看问题,能够看其本质。从内心深处,更是认可洪承畴的观点。可是,一再坚持“边剿边抚”,杨鹤也有他的考虑。

    “承畴,我明白你的意思,也认可这种做法。可是,你应该知道,一旦全力围剿流寇,不给他们一点活路,就等于逼他们疯狂反抗,疯狂反扑。如果这样的话,大军的死伤不仅大幅度增加,如果不能迅速围剿、清除乱贼,大军就会陷入泥沼之中,与乱贼陷入僵持胶着状态。”

    洪承畴露出一丝恍然之色,随即歉意地说道:“对不起,大人,属下考虑不周,想问题太过片面了。围剿流寇,不是两军对垒,他们不可能与咱们生死决战,可以四处逃窜。一旦逃窜到山西或者河南,咱们就无力围剿,只能眼睁睁的看着他们逃跑。”

    不久之后,洪承畴离去了,杨鹤依旧站在书房里,愁眉不展。这时,一个管家模样的中年人走了进来,声音急切地说道:“老爷,公子从京城让人八百里加急,送来了一封密信。”

    旋即,杨鹤猛地清醒过来,心里很是震动,接过密信的同时,心里暗道:“看来,一定有什么大事发生。否则,嗣昌也不会这么着急让人送信,居然使用八百里加急。”

    管家识趣地离去了,拆开密信之后,缓缓展开信纸,随着浏览内容的深入,杨鹤褶皱的额头时而紧皱,时而舒展,双唇蠕动,不知道在自语着什么,神情很不好看。

    密信看完之后,杨鹤背过双手,神情复杂的看着洪承畴刚刚离去的方向。很长一段时间,长叹一声,身体有些佝偻的走出书房,背影显得很是无奈。


………………………………

第一百五十五章 两手准备

    山西与陕西交界的区域,黄河的附近,山西境内,平阳府的一个小县城,此时被一个起义军占据,足有万人规模的部队盘踞于此,正是众多首领之一的高迎祥起义部队。

    此刻,日薄西山,晚饭刚过,在一户寻常百姓人家,门口站着两个起义军的小喽啰,而在这户人家的里屋,高桂英与高一功姐弟二人相对而站,小声的交谈着。

    “姐,这都一年多了,听说姐夫在陕西声名鹊起,名声虽然大,但过得并不怎么样,时常面临官府的围剿,始终壮大不起来。不如咱们离开舅父,返回陕西,寻找姐夫,助姐夫一臂之力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