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帝库阁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混在大明朝-第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赫杨一件一件的把物件取了出来后,朱棣和马三保在一旁看的目瞪口呆,这些东西完全超出了他们的认知范围内。赫杨将烟掏出后,给着朱棣和马三保发了一圈,然后自己点燃一根,开始吞云吐雾。

  赫杨一边抽着烟,一边在心里合计,这万一自己一时半会回不去了的话,自己烟瘾犯了怎么办?只有这一包烟了。赫杨这时看了一眼朱棣和马三保,两人只是把香烟拿在手里观看,好像观赏珍宝一般。

  最后,马三保开口对着赫杨说到:“这是烟叶吧?我们这里也有,不过抽法不一样,我们用烟杆抽。我房里有,三保是云南人,这种东西是我家乡那边种植的。”

  赫杨听完了马三保的话,立刻来了精神,烟的问题解决了。便急忙让马三保取来了一支烟杆和两大包裹的烟叶,自己收了起来……

  马三保取来东西后,一直盯着赫杨的指南针看。赫杨见状,便知道马三保心中想什么,直接把指南针递给马三保,说到:“这个送你了,反正几年以后你也用得着这个东西。”

  马三保有点惊愕,他没想到赫杨竟然把这个东西送给他了。他虽然看明白了这个指南针的原理,好像和罗盘一样,但做工精致,在马三保眼里,这个东西应该很贵重。

  而一旁朱棣,却在摆弄着赫杨包内的这些对他来说算是神奇的玩应。此时的朱棣心里似乎有点相信赫杨真的是从以后的朝代来的,用赫杨的话说,他是来自未来的人!


第三章 结拜

  正当朱棣在心里暗自盘算着赫杨的来历时,就听外面传来了一声“报”字……

  朱棣听到了门外有人报告,便起身开门出去。

  门外,一名身穿明兵服饰的小兵见到朱棣后,立刻单膝跪地双手抱拳说到:“禀报王爷,北矿山上丁奴暴动,杀死了我们的汉人看守。现在已经制服了暴动的那帮丁奴,将他们关入了地牢,还请王爷发落。”

  “带路。”朱棣听完了明兵的话后,只是简短的说了两字。便带着马三保和赫杨去往关押丁奴的地牢。

  一路上,赫杨简单的询问了一下马三保丁奴是什么意思,马三保也详细的为赫杨做了解释。所谓的丁奴就是一些抓来的蒙族人,让他们长期的在矿山上从事重体力劳动。而且没有人身自由,终身只能在矿山上服役。当然了,这些丁奴都是有汉人明兵看守的,而元朝时期,蒙人地位比较高,经常的欺压汉人百姓。所以朱元璋推翻元朝后,立刻对蒙人进行了打压,而且将蒙人比作牲口、畜生。地位永远低于汉人。

  赫杨跟随着朱棣来到了关押丁奴的地牢内,只见地牢的一间刑罚房内,五名丁奴分别被绑在了五根木桩上。几名明兵正不停用地用皮鞭抽打这五名丁奴,时不时的还往鞭子上沾些凉水再抽打。众人见到朱棣后,立刻下跪行礼。而朱棣此时却一脸凝重的看着这几个奄奄一息的丁奴,好像若有所思……

  赫杨在一旁观察着朱棣的神情,很明显,朱棣这时应该是动了恻隐之心。而历史证明,朱棣虽说功过争议很大,但他日后的确是做到了勤政爱民。

  此时,朱棣开口说到:“本王生于战乱之年,七岁才得父皇赐名,接回皇宫。十四岁便随军征战沙场,也目睹了战乱残酷和民间疾苦。元朝时,的确是一些当权者施政无道欺压汉人,但那些和蒙人百姓并无关系。可如今我们汉人夺回江山,却反过来欺压蒙人,这和当年的元朝当道时又有何不同?这样做也只会更加激化两族百姓之间的矛盾。”

  朱棣看似自言自语的一番话,却让在场的那些明兵有些不知所措,不知道朱棣到底心里如何盘算……

  可那木桩上的那些丁奴听完了朱棣的话,却开口骂到:“汉狗,不用你在这假慈悲,要杀便杀。”

  这时,明兵们听到丁奴辱骂朱棣,立刻又开始对着丁奴们进行了抽打。

  马三保在一旁开口说到:“王爷,按我大明律法规定。这次参与暴动的所有人,明天应全部当街问斩,尸首悬挂城门三天,并要将此事奏鸣皇上。”

  朱棣听完了马三保,只是淡淡的点了点头,说:“三保,你去安排明天问斩一事吧。本王有些累了,我和赫兄弟先行回府。”

  朱棣说完后,便带着赫杨离开了地牢。而回去的路上朱棣一言不发,赫杨也在心里暗自揣测朱棣此时的想法……

  到了燕王府后,赫杨开口说到:“为什么你们这个时代非要分出谁比谁高贵呢?各民族之间不能和平共处么?我们那里可不这样。”

  “哦?你们那里是什么样?”朱棣听完了赫杨的话后,立刻反问到。

  赫杨笑了笑,开口唱到:“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枝花。五十六族兄弟姐妹是一家。”

  虽然赫杨一句唱的不着调的歌词,却引起了朱棣兴趣,朱棣听完立刻问到:“你是说以后我大明天下的子民分为五十六族?而且民族与民族之间亲如兄弟,没有高低贵贱之分?”

  赫杨点头回答到:“没错,就是这样。”

  朱棣听完赫杨的这番后,眼中竟然露出了向往的神情。开口对着赫杨说到:“赫兄所言的制度,也正是本王心中所想。让各族百姓之间没有分别,和平共处。”

  赫杨听了朱棣,却在心里暗笑到:你爷爷的,我要是告诉你,我们那时候没有皇帝了估计你就不会那么想了。

  朱棣说完后,又对着赫杨说到:“赫兄,本王有一事相求。不知道当讲不当讲。”

  “说吧,别整那些虚的,有话直说。”其实赫杨此时心里也想明白了,万一自己回不去了,好歹也要抱住这棵以后成皇的大树。

  朱棣见赫杨如此爽快,便说到:“如果赫兄不嫌弃的话,本王愿与赫兄结为兄弟。从此以后,你我兄弟二人共为天下苍生出一份绵薄之力。”

  朱棣说出了要与赫杨结拜之意,但朱棣实则是出于私心考虑。如同赫杨所说,他从以后的朝代而来,定然知道日后会发生什么事情。如果赫杨可以为自己所用的话,无疑是得到一个无价之宝。而且还有一点,赫杨的各民族平等的理念也的确说到了自己的心坎里了。所以朱棣竟然想出了结拜这一办法。

  而赫杨,一听到朱棣说出结拜。小眼睛不停的转了转,想到这可是个千载难逢的机会。倘若自己真回不去了,留在这里总得吃饭吧。万一自己跟着朱棣,没准以后混成个大官什么,也算是可以了。所以赫杨二话没说,直接同意了朱棣的结拜之请!

  “关帝爷在上,今日朱棣愿与赫杨结为异姓兄弟。不求同年同月同日生,但求同年同月同日死。从此以后,有福同享,有难同当。”朱棣跪在了关帝爷的神像前很郑重的说到,说完,朱棣便朝着神像磕了三个头。

  而赫杨在一旁,心里却在想:我去大爷的,和你同年同月同日死的话,老子岂不是连六十岁都活不到了?

  赫杨见朱棣磕完头,便也对着关帝爷神像说到:“关二哥在上。今日我与朱棣自愿结为异姓兄弟。从此以后,不管是贫穷还是富有,不管是疾病还是健康,不管是年轻还是衰老,我都会大哥朱棣尊重一生一世,不离不弃。”

  赫杨此时没办法了,竟然把婚礼上常用的誓词稍加修改后,用在了与朱棣结拜之上了。因为连穿越这种事都发生在了自己的身上,他可不想发誓的话没准哪天应验了,自己陪着朱棣一起死了,那样他可真活不到六十了。

  好在朱棣也根本没有理解赫杨的一番废话,两个人就这样各怀心事的结为了兄弟……


第四章 准备进京

  赫杨与朱棣结拜以后,俨然成了燕王府座上宾。而朱棣也终于按耐不住自己心里的想法,开始对着赫杨询问以后将要发生的事……

  “贤弟,为兄有一事一直困扰着我。希望贤弟可以为我解惑。”这日两人吃过酒菜后,赫杨刚装上烟袋锅子准备抽一袋时。朱棣对着赫杨说出了自己有一疑惑之事。

  赫杨一边抽着烟一边对着朱棣说到:“什么贤弟不贤弟的,都告诉你多少遍了,叫大杨就行。说什么事吧棣哥。”其实赫杨听完了朱棣的话时,心中也在暗自猜想,能让朱棣困扰的事,应该是自己刚醒来那天所说的立储君一事。

  而朱棣好像犹豫了好久,才开口问到:“好,那你我兄弟二人之间也不用那么拘礼了。大哥是想问你当日你说的父皇要立储一事,大哥我这次会被立为太子吗?”朱棣虽然心中对着赫杨仍存有防范之心,但面对着皇位的诱惑,他还是开口问明了原因。

  赫杨听完了朱棣的话,他决定把实情告诉朱棣。赫杨开口对着朱棣说到:“根据后世记载,也就是我那个时代的文献记载。你父亲本意是要把太子之位立给你的,但最终出于多种原因,他把皇位传给了你的侄子朱允炆。你知道为什么吗?”

  朱棣听完了赫杨的话后,脸上明显出现了一丝不悦和失望的神情,摇了摇头,等待着赫杨把事情好好讲述一遍。

  赫杨有意在朱棣面前卖弄,便说到:“朱元璋之所以不把皇位传给你有三个原因,一是你燕王屡退匈奴功高震主,但你杀戮太重。二是传闻朱元璋对你的身世表示怀疑,有说法你不是他的亲生骨肉。第三,因为你母亲地位不高,你不是嫡系,而是庶出。”

  “混账,何来如此这般谣传?本王乃是父皇和马后所生嫡子。”当朱棣听完了赫杨的话,立刻拍着桌子说到。

  而朱棣说完后,脸上也闪过了一丝不自然的神情。就是这一不自然的神情,完全构起了赫杨作为一个现代人的八卦欲望。

  赫杨笑了笑,给朱棣解释到:“后世关于你生母的传说有很多,有人说你是马皇后所生。”赫杨说完后,有点狡诈的看着朱棣,心里却暗想《奉天靖难记》是你夺位后让人编写的。为自己篡夺皇位辩解。开卷就标榜自己是马皇后的嫡子。到底是不是真的,也只有你自己知道了。

  朱棣听完了脸上面无表情,并没有回应赫杨的话。

  而赫杨见状又继续说到:“还有一种说法说你生母是蒙人洪吉喇氏,元顺帝的第三福晋。元顺帝败,朱元璋入大都时见洪吉喇氏貌美,就留在身边。然而她入明宫时就已经怀孕,当时她怀有三个月身孕,为了保住你,吃了迟生药,怀孕十三个月后所生的你,这样朱元璋便不会怀疑。所以你其实元顺帝的遗腹子。还有一种说法,你其实是马皇后抱养其她妃子的,而你的生母是……”

  赫杨其实还想说出更多的正史、野史记载。毕竟明成祖的身世之谜可是困扰着历史学术界的一个大迷,万一被自己给攻破了的话,也算是不白穿越一回。但他见朱棣已经有些动怒,所以还是把剩余的话压在了心里。

  而朱棣,听完了赫杨说朱元璋不把太子之位立给自己是因为自己的身世,这着实对他打击不小,因为他自己知道自己生母是谁,自己并不是马皇后所生的嫡子。但他却对赫杨更是产生了一些莫名感觉,在朱棣看来赫杨是知晓天下事,但也知道了一些不该他知道的事情。如果利用不好此人的话,必给自己带来大祸……

  正当两人场面气氛尴尬之时,马三保进来对着朱棣说:“王爷,京城传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