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帝库阁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混在大明朝-第1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就在这时,铁门被打开了。赫杨本以为又是杂兵送饭来了,却没想到,门开之后,一名杂兵对着赫杨作揖说到:“恭喜大人,新帝登基,大赦天下。特意交代大人可以出塔了,而且官复原职。以前多有得罪,还请大人莫怪。”

  赫杨听了杂兵的话,也知道现在是朱允炆做了皇帝,可他刚想开口时,却听见刘伯温哈哈大笑的说到:“哈哈,新帝登基。朱元璋死了,哈哈……”

  就在刘伯温正狂笑时,赫杨对着杂兵问到:“大赦天下,那他也和我一起走吧?还不给他解开。”

  “回大人话,此人,先皇曾经说过,让他老死在塔内。而且先皇也曾说不管任何人登基,此人都不得被大赦。”说完,那杂兵又取出了一块黑布,准备给赫杨蒙眼:“大人,得罪了。这是规矩。”

  赫杨听完了杂兵的话,又转头对着刘伯温看了看,鞠了个躬说到:“老头,你放心。我回去了一定和小炆子说,让他把你放了。这关了二十多年了,在我们那,判无期的也能改成有期出去了。”

  赫杨说的什么有期、无期。刘伯温当然听不懂,不过他还是听懂了赫杨话里的意思,便对着赫杨说到:“小兄弟你我萍水相逢,却如此为老夫着想。难得难得。也罢,我已经在这里待了这么些年,外面都传刘伯温已死。那么我在哪里都是一样的。小兄弟,如果日后念记刘伯温的话,可来与我小坐。去吧。”

  赫杨听完了刘伯温的话后,点了点头,又带上了眼罩,跟着杂兵出了塔……

  赫杨出来后,第一眼就看见柯木尔已经在塔外等候。柯木尔见赫杨出来,立刻奔向赫杨哭着说到:“我以为今生再也见不到公子了。”

  “没事,这不好好的么,别哭了。”赫杨自己也没有想到这柯木尔竟然对自己还是一片真心。

  赫杨刚想带着柯木尔回家时,过来一名明兵说到:“赫大人,皇上有令,让赫大人立刻进宫。有要事商议。”

  赫杨听完后,眉头一皱,这朱允炆又要干什么,自己才刚出塔,就着急召见自己进宫?赫杨对着柯木尔交代了几句,让柯木尔安心回家等待,自己便跟着人进宫了……

  见到朱允炆后,此时的朱允炆已经是龙袍在身的皇帝了,赫杨急忙下跪到:“臣叩见皇上。祝皇上洪福齐天,寿与天齐。”

  朱允炆见到赫杨,无奈的笑了笑:“起来说话,这里就你我二人,不用拘礼。你爷爷的。”

  赫杨起身后,一边笑着和朱允炆打趣,一边在自己心里盘算着这朱允炆这么急见自己是不是要有什么事发生了?

  朱允炆对着赫杨说到:“朕刚刚登基,有很多事还是需要依仗你去办去。而且我发现了一些皇爷爷执政时的弊政,准备推翻,开辟新政。小杨子你见多识广,所以朕想听听你对当前的形势有什么看法,朕应该怎么改制?”

  赫杨听完了朱允炆的话,开始在脑海里回想着朱允炆登基后的一切举动……

  赫杨想了想说:“重文轻武,推行新的朝政。我有几个人给你推荐,可以重用:黄子澄、齐泰、方孝孺这几个文人。”赫杨说出这几个人的名字时,其实自己都不知道他们是谁,只是凭借自己所知道的这段历史而说的。

  可朱允炆听完了赫杨的话后,却觉得诧异,这几个人都是当朝的大儒,赫杨应该没有与他们接触过,怎么会知道他们?而且还力荐重用?朱允炆想了想,说到:“这几个人都是当世学者,你不说我差点忘了他们。朕一定会重用的。”

  赫杨听完了朱允炆的话,在心里暗说到:你爷爷的,敢情这小子根本不知道重用这几个人,原来这几个人走上历史舞台是自己推荐的。

  朱允炆看着赫杨,又想了想说:“那小杨子你觉得削藩一事……算了,此事先不提了。”朱允炆本想与赫杨讨论削藩一事该如何进行。却话到嘴边时又给咽了回去,毕竟这些藩王都是自己叔父长辈,自己实在不忍削藩!

  而赫杨听了削藩这几个字,突然想起了朱棣。对了,当天朱棣答应朱元璋不染指帝位,也不知道他现在怎么样了……


第二十七章 新帝的困扰

  赫杨这时突然想到了朱棣,他到不是担心朱棣怎么样。只是他明知道朱棣会当上皇帝,但一些细节自己并不知道,毕竟王保保的家眷还在朱棣手中呢……

  赫杨想了想,对着朱允炆说到:“削藩的事,你就自己研究吧,我帮不了你。对了,我这放出来还没回家呢。我先回去了,有什么明天早朝说吧。”

  朱允炆听完赫杨的话,点了点头,便让赫杨先退下了……

  赫杨刚想走,又想起来一件事,急忙对着朱允炆说:“你我都知道蒋瓛是死了,这锦衣卫总指挥使的位置也不能总空着啊。”

  “放心,朕心里有数。你先回去吧。你那位红颜知己一定等急了。”朱允炆听完了赫杨的话后,笑着回应到。

  赫杨点了点头,便出了皇宫。而朱允炆在赫杨走后,却显得心事重重!

  一个年号建文,一个年号洪武,从年号上就可以看出这朱允炆和朱元璋是截然不同的两种性格。年轻的朱允炆被推上了封建权力的巅峰,承继了朱元璋开创的一统天下。然而,这位新君的脸上并没有君临天下的惊喜,更多的则是愁容。

  他登基后,就要面对两个棘手的问题:一是如何改变朱元璋建国以来形成的动辄杀戮的严峻治国氛围。二是如何解决朱元璋所说的削藩局势……

  第二天一早,朱允炆在朝上之上立刻下了旨。开始重用文人!

  “奉天承运,皇帝诏曰。封黄子澄为翰林院大学士,齐泰为兵部尚书,方孝儒为诗讲学士。三人从今以后共同参政。封赫杨为锦衣卫总指挥使,全力统领锦衣卫。封李景隆为皇城禁军总都统。钦旨!”太监宣读完圣旨后,所有人一片哗然。

  按说赫杨与李景隆被提拔还尚在情理之中,但所有人没有想到朱允炆还提拔了三位文官,这很明显就是要用文人治国!

  赫杨在堂下看着一众藩王的表情,心里暗想,这朱允炆的这一举动很明显是打破了朱元璋留下重武轻文的局面。

  而手握兵权又自持军功的齐王,竟然听了圣旨后,在大殿之上对着朱棣说到:“四哥,看来咱们的好侄儿是要推翻先皇崇尚武风的制度,开始重用文人了。看来我们这一帮武夫要被搁置了。”

  而赫杨听完了齐王的话,就开始观察着朱棣的反应……

  朱棣听了齐王,淡淡的说到:“允炆为先皇指定的大统继承人。如今已经登基,我们兄弟等人于公,为臣子,理应为国分担,听君教诲。于私,我们都是允炆的长辈,他做什么决定我们都应该拥护才对。”

  朱棣的几句话说的齐王哑口无言,赫杨观察朱棣说话时,面部表情、眼神绝对不像是在说假话。难道这朱棣真的放弃了皇位?不可能啊!

  一旁的齐王听完了朱棣的话,不知道该怎么下台,竟然冷哼了一声,直接和朱允炆请辞回封地去了。朱允炆见状,也觉得十分尴尬,便宣布了退朝……

  退朝后,朱棣就像丢了魂一样,无精打采的朝着宫外走去。赫杨见状急忙紧跟其后……

  “棣哥,你怎么了?”赫杨追上了朱棣后,立刻问到。

  朱棣见是赫杨,抱手作揖说到:“恭喜贤弟执掌锦衣卫。”

  “棣哥,你怎么了?怎么怪怪的?没什么事吧?”赫杨见朱棣这样,好奇的问到。按赫杨对历史的了解,这朱棣应该算是枭雄人物,此时怎么变成这样?难道就是因为朱元璋去世了?

  朱棣看着赫杨说到:“本王心情不好,实在没什么想说的。为兄先打算明日就回北平了,你我兄弟二人来日再见吧。”朱棣的这般模样并非装出来。明朝律例规定,皇帝、藩王死后,妃子都要一同殉葬。而朱元璋死后,朱棣的生母自然也跟着殉葬了,朱棣此时的心情怎么会好过呢。

  赫杨见朱棣此时心情低落,照比平时少了些戾气,便状着胆子对朱棣说到:“棣哥,你看现在事已经成了定局。王保保的家人你看是不是把他们……”

  “放心,我回北平后,就会把他们放了。给他们钱财,让他们自由生活。”朱棣知道赫杨想什么,所以直接打断了赫杨的话,对着他回应到。

  赫杨点了点头,刚想道谢时,一名小太监过来对着朱棣请完安后,对赫杨说到:“赫大人,皇上召你去议事。”

  “去吧,允炆刚登基,你就好好辅佐他。”朱棣听完了后,也在一旁对着赫杨说到。此时的朱棣心里没有任何一丝的杂念,只是想着已经殉葬了的生母!

  赫杨见状对朱棣点了点头,便随着太监而去……

  朱允炆寝宫内,黄子澄、齐泰、方孝儒三人已经在屋内了。而朱允炆却显得一脸无奈的样子。赫杨看到朱允炆的表情,便知道他一定是被这三人说的什么意见而左右为难了,让自己过来为他脱身。

  赫杨进去之后,朱允炆立刻对着他问到:“赫杨,你说朕的改革第一步应该怎么走?”

  赫杨听完了后,看了看朱允炆,又看了看那三个老鬼。心想,这三个人都是以后朱允炆的重臣,而且就是这三个人极力要求和支持削藩的。可朱允炆现在这么无奈,肯定是暂时不想削藩。

  赫杨想了想说:“改革嘛,那肯定是往好了改。那我就提点建议吧,无论是给百姓,还是给官吏都创造了一个宽松的环境。我认为还是减免租赋,赈济灾民,老弱病残者由国家扶养。重视农业生产,兴办学堂。先从这几个点入手。”

  赫杨的一番话,是他知道建文帝在位期间所办的一些改革措施。所以当下,他又不能说削藩的事,所以只好把这些事说了出来。而赫杨说完后,朱允炆的脸上竟然出现了笑容,看来赫杨是说对了他的心思……

  黄子澄等三人听完了赫杨的话都是一愣。这三人都是有学识之人,自然都是对赫杨的观点表示赞同。只是现在新帝登基,朝纲不稳,而朱允炆本身就不得众藩王支持,所以三人沉默了一会,互看一眼,决定还是向朱允炆提议削藩……


第二十八章 准备削藩

  黄子澄等三人想了想后,由齐泰开口对着朱允炆说到:“皇上,赫大人的提议实在是明智之举。我等的确佩服大人的想法。不过微臣等人还是认为,削藩一事势在必行。现在燕王、齐王、宁王三人都是手握重兵,其余藩王都以这三人马首是瞻。所以,要是削藩的话,应该主要削这三人。”

  朱允炆听完后,又开始无奈了,削藩这事现在根本就不是他的本意。可是黄子澄、齐泰、方孝儒是自己上任后立刻亲自提拔起来的,如果这三人第一次提议,自己就给否决了的话,会不会打击三人参政的信心?

  而黄子澄等人一方面,大力主张削藩也是有原因的,因为三人也是为了帮朱允炆扶正朝纲,掌握主动权。赫杨在一旁看着双方这样,又不好意思插嘴。可朱允炆好像在做着什么艰难的决定,脸面表情十分纠结……

  过了许久,朱允炆开口说到:“众卿家先退下吧,朕今日有些累了。有事明日再议。”

  赫杨可没管黄子澄等人,听完了朱允炆的话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