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帝库阁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混在大明朝-第11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和膝盖打去……

  “砰、砰”几声,道衍和尚直接被打倒在地,根本就没有还手之力了。

  道衍和尚见状,就知道自己可能是凶多吉少了,便对着义惠侯说到:“动手吧,给我个痛快。王爷真是错信了朱棣!”

  义惠侯听完了道衍和尚的话后,并没有动手,他深记朱棣的话,擒道衍和尚,这就说明朱棣不想杀他。留着他一定有他的道理,便直接封了道衍和尚的几处X道,让人把道衍和尚装进了牢车之内!

  义惠侯解决了道衍和尚后,又回头看了看满地朵颜三卫的尸体,有点悲天悯人的对着自己的心腹说到:“埋了吧,把这些将士们好好的安葬一下!”义惠侯心里明白一将功成万骨枯的道理,做大事就必须得牺牲一些人,而这些朵颜三卫就是朱棣成王的牺牲品……

  处理好了朵颜三卫的尸体后,大军继续行军赶路。义惠侯一门,因祖上对朱元璋葬父给地而得到了福泽。可是真正保着义惠侯一门从明初一直到明朝灭亡为止,刘家都可以世袭义惠侯爵位的功劳却全是这位第三代义惠侯刘世海的功劳,他深知朱棣下令屠杀了宁王的势力而又不杀宁王和道衍和尚,就说明朱棣心里对宁王还是有一些兄弟之情的,只不过是兄弟之情和大业比起来有些微不足道而已。所以义惠侯在处理屠杀朵颜三卫和擒住道衍和尚一事的善后工作上做足了处理,可谓是深得朱棣的欢心!

  义惠侯大军赶到了瓜州之时,并没有把道衍和尚带进城去,而是让心腹在城外找了秘密的地方轮流看守着道衍和尚,义惠侯知道,如果宁王看到了道衍和尚被生擒的话,一定会和朱棣撕破脸的。所以义惠侯这么做也算是为朱棣顾及了一下他那少的可怜的兄弟亲情……

  但是此时的朱棣已经渡江了,而义惠侯听到此消息,也立刻只身过江!义惠侯到了后,朱棣的攻京阵容算是差不多了齐了……


第二百一十八章 暗约

  义惠侯赶到了后,朱棣心里其实就已经有了直接攻城的想法了。而宁王,见义惠侯只身前来,已经料想到了自己的人肯定是遭到了不测,但是现在这个时候又不可能向朱棣表现出什么情绪来,以免自己的性命也遭到威胁……

  宁王见义惠侯也回来了,便对着朱棣说到:“四哥,现在我们已经准备的差不多了,下一步是不是该攻城了?”宁王现在不再抱有任何的和朱棣一分为二治理天下的想法了,只希望快点结束这场战争,如果朱棣念在手足之情和自己这一路随他起兵的功劳,估计也不会太亏待自己!

  朱棣的确是想着攻城,可是赫杨迟迟没有传来消息,而这金川门是朝廷的最后一道屏障,朱棣也料定了这里绝对是被派了重兵做生死一搏的地方,所以暂时也不敢大意。便摇了摇头,对着宁王和马三保还有义惠侯、徐曾寿说到:“先不急,我们得先派人打探清楚金川门内的情况,不要冒然行动,以免错失良机!”现在这个时候,千万不能马虎一点,所以朱棣还是不敢轻易的下令攻城!

  而马三保听完了朱棣的话,也觉得朱棣此番话说的有道理,这一战关系到以后的大明天子到底是谁,所以朱棣必须有十足的把握才能进攻!马三保觉得现在既然联系不上赫杨的话,就得一方面想办法联系李景隆,一方面自己也派去探子打探金川门内的情况……

  马三保心里有了对策之后,立刻将徐曾寿叫到了一旁,说出了自己的想法!徐曾寿和李景隆毕竟是结拜兄弟,便把自己的想法对着徐曾寿说了!

  徐曾寿听完了马三保的想法,立刻同意了想办法混进京城内,和李景隆交谈一下金川门的情况……

  然而,现在的金川门是朝廷的重兵之地。别说是人了,就是一只苍蝇也飞不进。谷王下令把金川门直接与外界给隔绝了。徐曾寿根本就联系不上了李景隆,而马三保的探子也只是打听到了一点只言片语的消息,回来告诉了马三保……

  马三保得知了金川门的消息后,立刻去给朱棣汇报:“主子,金川门内,共有兵力六十万!主将是李景隆将军,副将是谷王!现在金川门被谷王下令禁言,估计李景隆将军也是联系不到外界了!”马三保觉得这事必须得和朱棣说明,朝廷六十万大军单守一个金川门,这可不是儿戏,这六十万大军说破燕军几乎是随时可破!

  朱棣听完了马三保的话后,心里点头想了想,现在要是硬攻的话,自己的兵力明显不足。而且联系不上赫杨,也不知道这个李景隆到底是怎么想的,万一李景隆给自己来个临阵倒戈的话,自己恐怕是会全军倒在这金川门外,所以此事必须三思而后行!

  朱棣想了想后,对着马三保说到:“走。陪我去一趟金川门,最好是可以进门里和李景隆还有我二十四弟谈谈!”朱棣知道,这是攻门之前自己最后的一次机会。如果说服了李景隆和谷王的话,那么自己可以不费一兵一卒就可以破开这金川门。要是说服不了李景隆和谷王的话,自己攻破京城的事恐怕要再次另行别的计划了……

  马三保听完了朱棣的话,就明白了朱棣的心思。便找来了义惠侯和自己一同陪着朱棣去往了金川门前……

  金川门城楼上的守城兵,见到了朱棣和马三保还有义惠侯来了后,立刻吹响了号角。城楼之上的弓箭手立刻做出了S击的准备,而李静和和谷王听到了号角声,立刻去往了城楼……

  李景隆登上城楼一看是朱棣和马三保还有义惠侯,立刻下令让弓箭手放下弓箭。其实李景隆心里猜测着这朱棣一定是奔着自己而来的!

  谷王见李景隆下令后十分不解的问:“李都统,现在反贼自己送上门了,我们应该把他擒了回去邀功才对!”谷王知道,现在对方就三个人,几乎就是S杀朱棣的最好时候!

  李景隆瞪了谷王一眼,其实朱棣敢只身前来就说明了他自己心里肯定是有把握不会受伤、被擒的。而且马三保和义惠侯这样的高手在朱棣身边守护着,想伤朱棣根本不可能。李景隆笑了笑,对着谷王说到:“自古两军交战不斩来使,我们何须妄作小人呢?更何况燕王和谷王可是兄弟手足,难道你自己哥哥以私人名义来看看你都不行?”李景隆反正是有一千个理由来说谷王的,反正他自己是记住了赫杨的话,自己命中有一场大富贵,而这个富贵就在朱棣身上!

  李景隆把谷王说的哑口无言,立刻下令开了城门,放朱棣、马三保和义惠侯三人进城!而朱棣见李景隆的反应,心里已经有了答案,这个李景隆算是个识时务者,看来金川门可以破的很轻松了……

  朱棣三人进城后,李景隆立刻把三人带到了议事厅内,当然了,谷王也是在其中的!

  朱棣进来后,看到了谷王,笑了笑说到:“二十四弟,别来无恙?”毕竟是自家兄弟,朱棣还是很客气的对着自己的这个弟弟问候了一下!

  就算谷王再笨也看出来了这个李景隆似乎早就和朱棣有勾结,分明就是有意投靠朱棣,便狠狠瞪了李景隆一眼。心想着大不了自己就私下教唆手下的兵直接反了李景隆!

  李景隆见谷王这样的目光自己,也不在意,还是笑嘻嘻对着朱棣说到:“不知道这次王爷来有什么事?现在我们两军气氛很紧张啊,你也是为战事而来的吧?”李景隆知道朱棣一定是想来收买自己何时开门放他进城,所以也就嬉皮笑脸的暗示了朱棣一下!

  朱棣见李景隆如此的暗示,心里十分高兴,便也说到:“没什么大事,本王决定了两日后攻城,念在李将军和我故交,而二十四弟和我是兄弟,所以事先来和两位打一声招呼,让你们有些心里准备!”朱棣把攻城的时间明确的告诉了李景隆,用意已经很明显了!

  李景隆和朱棣就这样交换了攻城的信息后,没有再谈什么多余的废话!朱棣直接带着马三保和义惠侯离开了,等待着两日后的到来。这也算是自己和李景隆定了一个两日后的暗约……


第二百一十九章 劝反

  李景隆知道朱棣和自己直说了两天后攻城,那么自然是要自己想办法解决守门的一事。其实如果李景隆一人守门的话,自己绝对会直接放开城门,让燕军入城,可是现在还有一个谷王在这,自己得想想办法才行……

  李景隆只有两天的时间,他能做的就是:一、劝反谷王,让谷王和自己一条心,到时直接让谷王和自己一起迎接燕军入城!二、直接杀了谷王!李景隆想了想,谷王毕竟是朱棣的弟弟,直接杀了他的话有点不太稳妥,要是能劝服谷王的话才是上策,所以自己决定去劝反谷王!

  入夜,李景隆以喝酒为名,请谷王到了自己的房中。并在房中备好了酒菜……

  谷王见李景隆突然找自己喝酒,又联想到了今天白天朱棣过来的事,立刻就猜出来了这个李景隆肯定是早和朱棣有勾结,而现在朱棣要进兵,李景隆肯定是想除掉自己。可是自己本想着先下手李景隆的,但是奈何自己是一个被削过藩的王爷,而今虽然为副将,但是这金川门内的禁军多数都是李景隆的手下……

  李景隆见谷王进来后,立刻笑着说到:“王爷,今晚有兴致了,你我兄弟二人不醉不归!”李景隆已经打定主意了要劝反谷王,自然还是要以礼相待的。

  谷王小心翼翼的朝着李景隆笑了笑,他是心里认定了这顿酒不会这么简单,没准就是自己的断头饭,他总以为李景隆会马上除掉自己。但是来都来了,就索性看看李景隆想怎么办。谷王想好后,入座对着李景隆说到:“李都统太客气了,我想今晚我们俩不会是单单喝酒这么简单吧?”

  李景隆听完了谷王的话,不免心里一笑,没想到这个只会修城墙的小王爷心里脑子还是反应挺快的,那么自己也用不着和他兜圈子了。便对着谷王说到:“王爷今天你也听到了,燕军两日后便要攻城了,你对此事怎么看?”

  谷王早就料到了李景隆是和自己说燕军攻城的事,冷哼了一声说到:“都统你何须多言,你的心意我都明白,你和反贼朱棣早就有勾结吧?现在都统已经把话说的这么明白了,是不是下一步该直接杀了朱某?”

  李景隆没有想到这个谷王居然是抱着会死的心理准备来和自己喝酒的。可是这自古君心难猜,谁知道杀了谷王后,以后朱棣登基了会不会对自己翻脸?李景隆笑着对着谷王说到:“王爷此言差矣,景隆这有一句话,不知道王爷愿意不愿意听?”

  “什么话,都统你就直说吧!”谷王对李景隆的态度相当的冷漠了,根本就是没有心思和李景隆东拉西扯的。赶紧催促着李景隆说正题!

  李景隆举起了酒杯,一饮而尽,说到:“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其实李景隆也没有读过多少书,基本上就是个不学无术的官宦子弟,但是李景隆多多少少有些小聪明。也知道这句诗的含义,想用此来点拨一下谷王。

  谷王听了李景隆的话,这李景隆暗用所指的意思自己自然是明白的,但却还是装作糊涂说到:“都统大人,恕我才疏学浅,这个是什么意思?”

  李景隆听完了谷王的话一愣,心里骂道:这个龟孙子,和老子打马虎眼。连自己都懂的道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