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帝库阁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歌王-第11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对,这就是最原始的佤族音乐。不过信徒唱的这个版本,是请东艺大音乐系的学生仿唱的。要是由佤族人来唱,会更有感觉。”
  “她们唱的是什么意思啊?”
  “佤族姑娘很可爱,最后这段是佤族姑娘唱给小伙子听的,是讲说:如果你爱上哪位姑娘,一定要好好保护她。如果有人想伤害她,你要用弓箭去射他。”
  “哈哈哈,真的很质朴可爱。”
  “少数民族音乐中有很多东西都是很原始很触动人心灵的,他们的很多音乐形式也是很动人的。就像是佤族的大鼓,很精彩。还有侗族的大歌,那种多声部、无指挥、无伴奏的纯自然和声,真是如清泉般闪光的音乐,是掠过古梦边缘的旋律。”
  被林在山忽悠的,张佳乐心里莫名的激动,他好想听听林在山说的这些民族音乐。
  他现在终于明白林在山为什么能将老腔和现代摇滚结合的这么好了。
  这个被岁月年华洗礼到无比沧桑大叔,吸收了太多民俗音乐的菁华。别说老腔了,可能更偏门的音乐,纳百川之容的他,也能将它们身上的闪光点给很好的挖掘出来。
  “我听小刘讲,你也去过我们长安采风是么?”
  “当然去过啊。我不是和你套近乎,张总,长安对我本人,以及我的音乐创作,都是一座非常非常重要的城市。对你们本地人来说,长安可能就是你们的故乡,是你们的家。但在我们这些其他地方的炎黄子孙眼里,那座十三朝古都,象征了太多太多的历史。每每去到那里采风生活,我都会有种梦回唐朝的感觉——当然这种感觉不是纯视像上的,而是一种精神气质上的。就我个人来言,我觉得中国再没有哪座城市有长安那样悲凉大气的历史底蕴了。”
  这个位面的长安,有点像另一位面的北京,历史的痕迹与现代的元素交相融合,又多了上千年盛唐文化的底蕴,就像一条苍凉古老的巨龙,正在慢慢苏醒中,它身上的每一片龙鳞,都刻画着可歌可泣的炎黄历史。
  林在山这一番话,将张佳乐说的感动不已。他没想到,他的故乡长安,在林在山眼里竟是这般伟大!
  事实也正是如此,在中州强大起来的这些年里,很多其他州的国人都渐渐的有了心向长安的倾向。
  去长安打工的外地人也越来越多了,且这些外来打工者多是高精尖的技术性人才,最后都会在长安安家。
  据去年出炉的全国统计数据,到长安打工的外来人口已经超过了广城和申城,跃升到了全国首位。
  “你听信徒乐队唱那首《苍天在上》了么?”林在山反问张佳乐。
  “刚刚听了,很大气啊。”
  “那首歌就是我在长安写的。”
  “怪不得呢,我说你歌里为什么会有一场大雪悄然落下,所有爱恨就此融化的唱词。你们闵州根本就不下雪。”
  “老爹,你们在聊长安吗?”白鸽休息着,朝林在山和张佳乐走了过来。
  “是啊。”
  “你要不要把你之前给我们唱过的那首《长安长安》,唱给张叔叔听?”
  “你为长安写过歌?”张佳乐感兴趣的问林在山。
  “我为很多采风过的地方都写过歌。《长安长安》算是这里面非常有感而发的一首作品了。”
  这首歌当然有感而发了,原作者郑钧本身就是长安人士,这就是人家抒发对自己故乡情怀的经典作品。
  张佳乐立刻变得很兴奋,很期待的讲说:“林老师,我很想听听你这首《长安长安》!”


第108章 《长安长安》
  “师父,你再来一遍《长安长安》吧!给我们壮行!”
  张昊也鼓动起了林在山。
  “壮什么行啊,帮你们助助兴倒是可以。”
  林在山之前给信徒乐队唱《长安长安》,就是为了让这些孩子找到魂穿长安的感觉,将《苍天在上》表演的更有气场。
  信徒五子和白鸽见林在山允了,要唱《长安长安》帮他们助兴,顿时就变得很兴奋!
  全都操起乐器,准备为林在山伴奏。
  之前给信徒排《长安长安》时,前奏中没有秦腔的唱段,少了很多古风古韵的情怀,在很大程度上减色了这首歌的灵魂调度。
  现在张佳乐正好在,林在山便邀请张佳乐一起来唱,将这首歌搬的更为传神完美。
  “张总,我写的这首《长安长安》有秦腔的段子,你帮着唱个秦腔的引子怎么样?”
  “好啊!哪个唱段啊?”
  “就是最传统的那个‘他大舅他二舅都是他舅,高桌子低板凳都是木头’,结尾你给挑个腔,将歌曲引进来就行。”
  “好!”
  “你唱的时候最好能用秦腔那种比较激越高亢的唱调。”
  “我懂。”
  张佳乐很明白老腔和秦腔的区别。相比家族式的老腔,秦腔唱起来更凶,更有杀气,更能代表古老的长安。既然林在山这首歌写的是长安,那他就用最原汁原味的秦腔唱腔来做引子好了。
  拉起板胡,由林在山帮忙打板,张佳乐给林在山试唱了两遍,很快就找到了林在山想要的感觉。
  林在山重新给信徒乐队做了指导,让乐队的伴奏和张佳乐的秦腔无缝嵌接,这么一来,这首歌的前奏乐段立刻就升华了一个档次。
  由秦腔做引,歌曲的意境也一下子就被引出来了。
  不要小看这段秦腔,这段秦腔是歌曲的点睛之笔。
  作为曾经中国最辉煌的大都市,经过了多少年硝烟烽火的洗礼,亦敌不过时光的侵蚀,古城长安早已是断壁残垣,面貌全非。
  但几千年来,它的灵魂却一直存在,这就是祖祖辈辈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人民赋予它的歌。
  ——秦腔。
  一座城市的灭亡和它的灵魂的永存,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这便是《长安长安》这首歌的精髓所在。
  感受着张佳乐唱出的霸气十足的秦腔,林在山的情绪一下子就被调动起来了。
  古老的秦腔唱调,仿佛让人眼前展现出了一座历史的城门,而林在山一开声,则用刻意压低的粗犷声浪,将这座古老的城门给推开了,铺面而来的便是盛唐古城干涸的血丝,和它沧桑永驻的魂魄——
  ……
  生命没有了~灵魂他还在~
  灵魂渐远去~我歌声依然~
  一路西行一路唱~
  唱尽了心中的悲凉~
  ……
  我生来忧伤~
  但你让我坚强~
  长安~长安~
  ……
  信徒五子和白鸽之前在排这首歌时,听林在山唱过好几遍这首歌了。
  每次听,他们都会生出一种沧桑悲凉的很特别的从灵魂深处燃烧的感动。
  在信徒五子听来,林在山唱的就是古老大气的长安城。
  但在白鸽听来,林在山唱的也是他自己。
  在白鸽眼里,林在山和古都长安有着很多灵魂相通的地方。
  他们曾经都是一样的霸捍!粗砺!豪迈!意气风发!
  在倔强的辉煌中,他们终也敌不过命运的捉弄,悲壮的死去,又在煎熬中缓慢的重生。
  如今的长安,经过了漫长岁月的洗礼,正在厚积薄发,飞速的发展和觉醒着。
  谁都能预见到,再用不了几十年,长安很可能会梦回唐朝,重新变成中国的心脏。
  而从梦魇中惊醒的林在山,又何尝不是这样呢?
  张佳乐用秦腔给林在山引进了主旋律后,待林在山用带有秦腔韵味的粗犷低吼一开声,张佳乐耳边就好像刮过了一阵坚硬的风!扬起了漫天的尘沙!又像被灌肚了一瓶浓烈的酒,一下子就让他浑身都烧热了!
  这样激越沧桑的歌声,让张佳乐心底生出了很特别的强烈共鸣感,这种共鸣不光是因为歌曲和秦腔有关,更是一种在悲壮中遥叹过去、中兴未来的底蕴上的共鸣。
  林在山再接着往下唱,更是让张佳乐有了通心的涌触,甚至差点没点到他的泪点!
  ……
  遥望着残缺~昨日的城楼~
  吼一句秦腔~你热泪纵横~
  娘亲还守在城门外~
  妹妹在风雨中等待~
  她生来忧伤~
  但我让她坚强~
  长安~长安~长安~
  啊~~~啊~~~啊~~~啊~~~
  ……
  咏叹的几个小节,令人柔肠寸断!
  在这样的歌声中,张佳乐仿佛看到了古老的钟鼓楼,灞陵的柳。
  看到了第一次离家去上大学时,母亲和妹妹送行临别的担忧与期待。
  张佳乐明白,林在山歌里写的娘亲和妹妹,都是意象的写法,不是真指某个人。
  但听着这样的歌,他心底那块忧伤的看似变得坚强的部分还是会被触碰到。
  只有长安人才会明白,吼一句秦腔,为什么会热泪纵横。
  这样的歌词,林在山能写出来,这大叔到底在长安有过怎样深刻的经历啊!
  就凭他对长安的这份深情与深刻的理解,说他是长安人都不过分啊!
  汉唐的魂犹在,八百里秦川黄土飞扬!
  在张佳乐听来,这歌声是带着绝对血性的歌声,而这份从干涸中正在逐渐恢复润泽的血性,则来自于林在山灵魂深处沉淀的悲悯。
  就像之前听的那首《苍天在上》,一样的苍凉大气,果然是在长安写的。
  这大叔真是有大才的人!
  虽然还没听过林在山更多的作品,但就凭林在山将老腔、佤族音乐、长安的内在气质都用音乐给展现出来了,这份超人一等的音乐才情,就足以震撼张佳乐了!
  他当年崇拜这大叔,看来没崇拜错,这大叔不光有着和时代相逆的硬朗性格,他也是个真有才之人啊!
  ……
  寒夜常梦见~你鹤发童颜~
  此去几千年~谁将你陪伴~
  一路西行一路唱~
  唱尽了心中的悲凉~
  我生来忧伤~
  但你让我坚强~
  长安~长安~长安~
  啊……
  ……
  林在山真唱投入了,到最后的咏叹嘶吼,声音半裂不裂,近乎于最大化的摩擦着自己的声带。
  那感觉就好像有一只异兽麒麟,遇到了风云要化龙重生,它正在甩脱身上的孽债枷锁,马上就要成龙飞腾了!
  这吼声只要爆开,绝对会让人灵魂燃爆!
  但林在山的歌声就是欲爆不爆,好像在用一张砂纸使劲的摩擦着听者的灵魂,给张昊他们听的浑身发紧,直想跟着这歌声一起吼一嗓子。这种在过瘾和半过瘾中的等待,实在是太挠人心了!
  林在山对于声带的这份超强控制力,更是让最近真的学会了唱歌的张昊感到叹为观止!
  张佳乐则能从林在山这似秦腔的荡气回肠的最后的咏叹声中,感受到长安的过去,现在,和未来。
  张佳乐从没有在哪首写长安的歌中听到过这样的感觉。
  即便是那些用长安本地话——关中方言写出来的歌,都没有这样的精神实质。
  之前林在山讲在长安采风生活,有梦回唐朝的触动,张佳乐怎么听怎么都觉得林在山是在说套近乎的场面话,有点太虚了。
  但现在听了这首《长安长安》后,他意识到林在山说的真不是场面话,这真是一种实质性的感受。
  听这首《长安长安》,就好像汉唐古风从岁月的纵深处又吹起来了,化而为歌,在黄土高原上回荡,又经林在山的口唱出来,这感觉实在是让张佳乐心生隐燃!
  之前和张昊一起排练,听张昊唱歌,张佳乐觉得张昊的嗓子很像年轻时候的林在山的,锐利如剑,很轻易就能刺透人的心房。
  现在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