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响力,想要封杀一家刚创刊没多久的杂志社再容易不过。
不过陈柏生就算知道叶景诚是导致《电影双周刊》遭到封杀的真正原因,他也不可能因为这样而做出任何类似报复对方的事情,或者应该说他根本没那个能力去报复。
胳膊又怎么可能拧得过大腿,何况将叶景诚形容成大腿,他陈柏生也不是跟对方较量的胳膊,最多就是胳膊上的一根汗毛。
现在他巴不得叶景诚不提这件事,这样才有利于双方接下来的商谈。
叶景诚微微抬颚,示意陈柏生继续说下去。
陈柏生内心一番酝酿,整理好之前已经准备的说辞,先是问道:“叶生你认为港岛的电影,接下来的前景怎么样?会不会有它辉煌的时期?”
“这样看来,你是很看好港岛的电影圈?”叶景诚没有正面回答对方的问题,正确来说既然猜测到对方到来的原因,那他就没必要做一些无谓的交谈。
“我觉得港岛电影在接下来,将会有一段非常好的发展趋势,这也是我创办《电影双周刊》。”顿了顿,陈柏生又说道:“从叶生你名下的南国院线就可以看出这一点。”
陈柏生开始滔滔不绝的作分析,而且以南国院线作为议题,比如通过心的经营模式以及主体架构,去分析港岛的电影圈的发展和道路。
目前来说南国院线相对另外几条院线,可以说是别具一格存在。首先是它的主体架构,不同于现有戏院的理念,比如单一银幕、还有以规模评定其影响力。
南国院线的每一间影院,都是采取多银幕式的建造风格,最大的好处就是增设了不少座位。同样规模的小、中、大戏院,南国影院可以多增三百到一千五百个座位。
事实证明这种‘多银幕式’的内部架构是对的,目前已经有很多戏院往这种模式转型,包括独立大型戏院的京华戏院,通过内部整顿足足增加了一千个座位。
对比老式戏院最多只有两千个座位的份额,无疑让它成为了业界的巨无霸。当然,南国院线的影院不包括在内。
要知道南国院线规模最大的一间影院,可是有着整整四千二百个座位,前身是五大戏院之一的油麻地戏院,可以说是港岛名副其实的第一影院。
这还是因为一些设备安置原因,以及周边群体的消费上限,才没有将这间影院的作为最大化,否则还可以多增设一千座位。
所以多银幕式戏院取代大型戏院是迟早的事,所以要看港岛电影接下来的发展好不好,通过这类新式戏院多与少就可以进行评定。
其次是新旧式的戏院经营,旧式戏院是十分具有港岛特色的,比如戏院卖品部售卖的食物。
诸如杂、鸡爪、猪头肉、玉米、肠粉等,都可以带到戏院里吃。夏天有水果,西瓜、菠萝、木瓜,有时还有卖甘蔗的,冬天还有热甘蔗……还可以抽烟,嗑瓜子。
这种港岛特色也造成一个问题,就是让戏院的播放厅变得乌烟瘴气。食物的残渣随地可见,那些烟民每逢一场电影,都可以将播放厅搞得像雾霾一样。
不像南国院线旗下的影院,严格规定哪些食物可以带进播放厅,哪些食物不可以带进播放厅,而且要杜绝随地丢垃圾的习惯,不允许观众在场内吸烟,营造到一个非常好的观看环境。
陈柏生通过这方面想表达的意思其实很简单,港岛的戏院连同电影圈在变,还是往好的方向变化,因此可以判断港岛电影的前景。
说到这里,陈柏生总结道:“所以我想尽自己的能力,为港岛的电影作一分贡献。”
“是吗?”叶景诚没有给出太大的反应,而是兴致缺缺喝了一口咖啡,然后要求道:“具体说一下你的想法。”
“我觉得无论是好莱坞的奥斯卡、法兰西的戛纳国际、德意志的柏林国际、意大利的威尼斯国际这些国际电影奖项,它们都是意味着一个地区在影视方面的成功。”
“就连呆湾也有属于自己的金马奖,甚至连一些made…in…hk的电影,都要等人家来帮我们评分。这样对港岛的业界可以说是一种侮辱,其实我们完全可以自己来当家作主。”
“是啊,叶少。阿生他很有诚意搞一个属于港岛的电影奖项,而且这个奖项对于身处港岛电影圈,上到制片和导演,下到编剧和演员,台前幕后都有很大的好处。”适时,陈德亮帮忙说好话道。
“那你是代表私人,还是商会来支持他?”叶景诚问道。
“两方面都有,一方面我非常看好港岛电影的发展,另一方面我这一次来,就是代表整个香港戏院商会邀请你加入。”陈德亮回答道。
“邀请我?”叶景诚饶有兴致看着两人,说道:“我是不是可以理解成,你们想将我拉入这个奖项协会的董事局?”
“叶生,我想你误会我们的意思。”陈柏生马上否认叶景诚这个想法,进一步解释道:“由于你本身是一间电影公司的老板,而且你个人的工作涉及演员、监制和制片多个职位,如果让你加入奖项协会的董事局,我怕会让外界觉得这个奖项是有失公允的。”
“所以呢?”
所以呢?听到这三个字陈柏生就像被鱼骨头呛着一样,他相信叶景诚肯定是理解当中的意思,还有他们这一次过来的主要目的。
但叶景诚偏偏把话题卡在关口,一定要让他把话说得清清楚楚。
“其实我们这一次上来,是打算在近期举办第一届奖项的颁奖礼,而且这个奖项我们的团队经过商讨,我们将它的定为‘香港电影金像奖’。”
见叶景诚依然没有太大的回应,陈柏生就像没了遮羞布的姑娘,干脆的说道:“只是我们在资金方面有所欠缺,希望叶生你可以这一次的颁奖礼。”
“原来是这样。”叶景诚像是终于弄明白的“哦”了一声,说道:“不过你们找我做颁奖礼的赞助,就不怕外界觉得我在收买你们?”
“这个嘛……”
陈柏生当然不会说出真正的原因,其实他拉赞助最多是上两届才会做,到了往后等奖项协会发展起来,完全可以由协会的董事局来承担。
“目前是因为奖项协会的筹建还没有到位,所以才会导致资金方面比较紧张,我相信日后金像奖不止可以承担颁奖礼的费用,还会成为港岛电影圈的一个标志。”
总的来说,他拉叶景诚做赞助是暂时的。到金像奖真正发展起来,哪里还会有叶景诚什么事。不过这些话他没可能当叶景诚的面说,只能尽量的兜圆和避开关键。
叶景诚刚才一直是在装傻,陈柏生看起来是把他当成真傻。自己的条件是说了,但是却没有考虑叶景诚的得益。
换言之,难道他想叶景诚无偿赞助他举办金像奖?
“我们不说这个问题。”所以叶景诚拦停了想用语言进一步说服他的陈柏生,问道:“我现在想知道的只有一件事,如果我赞助这一次的颁奖礼。”
“我。”叶景诚指了指自己,说道:“可以从这一次的颁奖礼,得到怎么样的回报?”
“叶生,我们几个创办人之所以举办金像奖,是将它定义为一项非牟利的奖项,我们的团体也是自愿的输出自愿。”
“这关我什么事?”叶景诚摊开双手。
……
……
……
登时让办公室陷入冷场。
不是叶景诚嚣张,而是一种实事求是。陈柏生都会说是”我们”的团队,这个“我们”有叶景诚什么事没有?
没有!
陈柏生既不是邀请叶景诚加入协会的董事局,也不是让他成为创办奖项的团队成员。没有利益的驱动,叶景诚凭什么要去赞助这个奖项?
原本还滔滔不绝的陈柏生,瞬间被呛得说不出话来。还是一旁的陈德亮救场道:“叶少,我认为港岛电影圈想要搞好,单靠个人的能力是不够的。如果太过追求其中的利益,拿会成为整个电影圈的损失。”
“你是觉得我一个人撑不起港岛的电影圈?还是说将这份电影圈的损失归根到我身上?”叶景诚咧了咧嘴。
前半句话叶景诚可以赞同,至于后半句话……
完全是废人说废话,像陈柏生这些人创办金像奖,难道其中就没有利益的产生?就拿《电影双周刊》往后对金像奖的报导,到时候可以为杂志带来多大的销量?
这些不算是利益?还是说人家计较他的利益就不行,他计较别人的利益就是理所当然?(未完待续。)
第550章 请1点后再请阅
“麻痹的!”
面对叶景诚的疑问,陈柏生内心忍不住一句粗口。这人也太过自大了吧,凭他一个人就像撑起港岛的电影?
不过叶景诚看似嚣张的一番话,真要让业界人士来评价,最多只是让人感到不爽。至少他对电影圈的贡献,大家是有目共睹。
单是好几次电影里程碑的创造者,已经使得绝大部分电影工作者今生今世只能望其项背。
何况这几年港岛电影能够发展得如此迅速,跟他不断刷新电影的票房纪录有关。对业界人士有着激励作用,同样让圈外的群众趋之若鹜。
总结来说,与其说港岛电影正逐步发展,倒不如说是因为有他正确的引导,包括另外几大电影公司都隐约以他为中心。
陈柏生憋着一口气难受气,问道:“叶生,你就不能够当是无条件支持一下港岛电影?”
“笑话。”叶景诚轻描淡写的说道:“难道你搞一个金像奖出来,就真的没任何的回报?”
实则陈柏生提议创办这个奖项,对于身为创办人的他不止会有回报,而且可以得到的利益匪浅。
先是冠名金像奖的《电影双周刊》,其本身的业务肯定会有飞一般的提高。其次是奖项就他个人营造的名声,这将使得他从一个半局外人,一跃成为颇具影响力的圈中人。
表面上陈柏生为了设立这个奖项,不去计较其中的得失。实际上他也没有过出太多,好像财力、物力他们是拉的赞助,付出的无非是自身的精力。
精力这个东西具体的价值,还要看是什么人的付出。如果对象切换成叶景诚,让他花费精力去做一件事,那这件事无疑会有着很大的价值。
而切换到陈柏生的身上,无非是经营着一间要死不活的杂志社。像他这种情况的人不说多,但要找的话十个八个还是有的。那他又如何以自己的精力,来论自己有多大的付出?
这一刻,陈柏生体会到叶景诚的各中含义。正所谓“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连他自己都没有以身作则,居然要求叶景诚无条件付出?
如果只是投入精力就叫无私付出,那叶景诚同样可以抽出时间,问题陈柏生肯不肯让他加入?这不已经表现他出于人性的自私?
“叶少,我来解释一下阿生的意思。他的意思并不是说你不能加入协会,而是你作为青灯娱乐的老板身份,除此之外还可以通过其他方式加入协会。”眼见情况不对,陈德亮说好话道。
陈柏生毕竟不是生意人出身,性格不够圆滑以及急于表现,凡事也不会主动从对立面考虑。正如他脸上戴着的金丝眼镜,将他舞文弄墨的底子衬托出来,换作旧时就是妥妥的书呆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