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林乐仪笑道:“康先生过奖了。”
“乐仪煮咖啡的手艺确实不错。”金镛毫不谦虚地夸着自己的太太。
被金镛迷称为小龙女的查太太林乐仪。今年还不满40岁,结识金镛的时候还是个酒吧女侍。所谓英雄难过美人关。50多岁金大侠这回毅然决然的抛弃发妻朱枚,把20出头的小龙女给娶回了家,在自己的人生留下一个道德污点。
要知道,金大侠的原配可是跟他共患难的,刚创立《明报》时,两人穷得共喝一杯咖啡熬夜写文章。与金镛离婚之后,朱枚后半生都在孤苦和贫困中度过,死时身边无一亲人,是医院员工为她领的死亡证。
当然在这种事情上。相比起贱人飞来说,金大侠足以称得上是正人君子。
康剑飞拆开一个信封,将里面的照片拿出来摊在茶几上,说道:“这是新版《神雕侠侣》的定妆照,查先生你过目一下。”
金镛戴上眼睛,拿起照片仔细地看起来,良久才点头道:“演员选得不错,特别是小龙女的扮相,很有那种清冷如水的气质。”
康剑飞笑道:“查先生满意就好。”
金镛放下照片喝着咖啡。并没有再主动开口。他才不信康剑飞上门拜访,只专门来让他看《神雕侠侣》定妆照的,目的无外乎是谈收购《明报》集团的事情。
如果康剑飞不是想收购《明报》,又何必雇人去调查于平海的老底?这一点金镛心里非常清楚。
果然。康剑飞绕了半天后,终于说道:“听说查先生有意将《明报》出手,不知道是否找到合适的对象?”
金镛笑了。问道:“康先生对《明报》也有兴趣?”
“非常感兴趣。”康剑飞点头说。
金镛道:“康先生旗下的东方传媒集团,已经有七八份报纸杂志了。何必再惦记《明报》?”
康剑飞问:“查先生想听实话吗?”
金镛道:“洗耳恭听。”
康剑飞说:“那我就把心中的构想说出来,让查先生评定一下。”
说着。康剑飞用手指蘸了下咖啡,在茶几上简单地画了个世界地图的轮廓,指着地图道:“我准备将东方娱乐文化集团,打造成一个世界性的娱乐文化帝国,包括电影电视、音乐唱片、动画漫画、电子游戏、纸质传媒、出版发行等领域。以香港为基地,以亚洲儒家文化圈为依托,从而向全世界辐散扩张。未来十五年,东方娱乐文化集团的发展重心都在亚洲。十五年以后,也就是2006年以后,集团将向欧美大肆扩张。东方传媒是东方娱乐文化集团中重要的一环,而《明报》也是东方传媒发展的重要助力。我这样讲,查先生能理解吗?”
金镛张了张嘴欲言又止,他的理想不过是把《明报》办成全世界最有影响力的华文报纸,而康剑飞居然要打造一个世界性的娱乐帝国,这志向也未免太远大了一点。
如果换做是其他人说这番话,金镛肯定会认为此人是在信口开河。但康剑飞白手起家十余年,如今个人身家已跻身香港首富,他说出来的话还是足以让人信服的。
金镛说道:“康先生,做报纸和做电影是有区别的。你的电影能在日本大赚票房,但你的报纸永远不可能在日本大卖,东方传媒的世界性扩张只是一句空话。”
康剑飞点头道:“日本的传媒市场确实难以进入,不过慢慢来总会有希望的。说实话,我最看重的是《明报》的公信力,这是《明报》最具价值的东西。其他所谓《东方日报》、《星岛日报》和《大公报》之流,跟《明报》比起来都不值一提。”
康剑飞最后一句话,着实戳中了金镛得意之处。论公信力,《明报》绝对是香港第一,而《东方日报》毫无节操可言,《星岛日报》是纯粹的商业报纸,《大公报》则是帮着G党说话。当几家报纸的观点不一致时,读者大都会听信《明报》的观点。
这两年有全球十多个富商、财阀想要收购《明报》,看中的无非是《明报》的销量和它在中产阶级当中的影响力,买下《明报》无非是为了赚钱而已。
《明报》最有价值的是它的公信力,康剑飞还是第一个说出这句话的买家。
金镛心想:难怪康剑飞整天泡在女人堆里,还能创下偌大的家业,此人的眼光实在犀利。
本来不打算把《明报》卖给康剑飞的金镛,现在居然有了一点点兴趣,他说:“《明报》是拒绝一切政党和团体的,严守自由中立,走持平和客观的办报路线。康先生,如果我没记错,你是左派人士吧?”
“可以说是泛左,”康剑飞很干脆地承认下来,“准确地说,我是一个支持国家统一的民族主义者。国家、民族和个人合法利益至上,至于执政党,我把它理解成为一个职业经理人。这个职业经理人干得好,我会鼓掌,干得不好,我会批评。我不会昧着良心帮任何党派团体歪曲事实,错就是错,对就是对。你看我旗下的电视台和报纸偏左,我却认为这是执中、客观的表现,因为说大陆坏话假话的媒体实在太多了,才显得我另类而已。”
金镛默然饮着咖啡,似乎是在琢磨康剑飞的话有几分可信度。良久,他说道:“康先生,你在香港市民的眼中,已经是一个标准的左派人士。如果《明报》到了你的手里,就算仍旧坚持客观中立报道,但仍旧会被人误会是左派报纸。很抱歉,我不能将《明报》卖给你。”
康剑飞笑道:“如果是何朝琼买下《明报》呢?”
“有区别吗?她是你的太太。”金镛道。
康剑飞说:“当然有区别,她的政治立场是偏右的。我准备将东方传媒都交给她打理,除非遇到严重失实报道的情况,否则我绝对不会插手东方传媒旗下任何一份报纸的经营和发展。”
金镛摇摇头,笑而不语。他根本不相信何朝琼的能力,更不认为一个富家千金能把《明报》办好。
康剑飞也不多劝,反正短时间内不怕金镛把《明报》给卖掉,他笑道:“阿琼上个月刚接手《天天日报》,她马上就会有大动作,查先生请拭目以待。”
“什么大动作?”金镛好奇地问,他不认为康剑飞是在说无意义的空话。
康剑飞道:“足以影响香港报界现状,甚至改变香港传媒格局的大动作。”
金镛皱皱眉头,随即点头道:“那好,我就拭目以待。”(未完待续……)
800【报界换天】
金镛很快就看到了何朝琼的大手笔,应该说全香港市民都看到了。
当年黄玉朗买下《天天日报》,一度将这份报纸的销量提升到全港第三。不过在卖给康剑飞之后,由于受一系列的内部整合和人员流动的影响,《天天日报》的销量已经落到第五,每期销量勉强超过10万份。
而销量排在《天天日报》前面的四家报纸,分别是:东方日报、明报、成报和星岛日报。
就在今年上半年,何朝琼在将东方出版社理顺以后,又被康剑飞调去主管《天天日报》。仅仅用一个月半的时间,何朝琼就将报社管理层换了三分之二,接着就是对《天天日报》本身进行换血似的大改革。
八月底的某天,全港市民都注意到一份配图精美、排版清新的报纸。
“这是新版的《天天日报》?”
“好赞嘢,头版居然没广告。”
“排版看起来也很清爽,一点都不觉得乱。”
“而且所有的版面都是全彩的。”
“全份全彩的报纸很贵吧,多少钱一份?”
“不贵,还是原价3块钱。”
“……”
这些都只是香港市民对新版《天天日报》的第一印象,如果自己观察,会发现很多不一样的东西,比如新闻标题口语化等等。
当康剑飞来到这个时代,第一次看到香港报纸时,就注意到此时的香港报纸的不同。
所有的港报,头版如此重要的版面。居然大部分都是广告,而且基本是昂贵的地产广告。最多只有重要消息的导读属于新闻。
其次,香港所有的报纸。只有副刊或者风月版、广告版属于彩印,其他版面都是黑白的。排版、配图这些,也都死板古董,给人的阅读体验非常之差,包括销量最高的《明报》和《东方日报》都是如此。
康剑飞买下几份报纸之后,就一直想要进行报纸改革,但却抽不出时间专注此事。直到前段时间,他才跟何朝琼好好地聊了一下改版的事情。
何朝琼接掌《天天日报》后,不仅将管理层换血。就连报纸的版面编辑、美术编辑都换了一茬,还特地从法国《世界报》请来一位资深人士担任《天天日报》总编辑。
……
星岛报业大楼。
胡仙把报社的高层都叫来开会,而每一位与会人员的面前,都摆着一份今天的《天天日报》。
“大家对《天天日报》的改版怎么看?”胡仙问。
《星岛日报》副总编说:“非常漂亮的报纸,对年轻人有一定吸引力,不过全彩印刷成本太高,而且取消头版广告也大大降低了报纸的收入。这种改版不足取。”
“我大致同意张副总的看法,不过《天天日报》的版面我们可以学一学。”另一位说道。
“我不同意改动现有排版,”突然有人拿起《天天日报》。反驳说,“你们看这份报纸,虽然它的排版看起来清新脱俗,但这却是牺牲内容刊载量来完成的。同样内容的新闻。传统排版只需要一个版面就可以刊载,而用《天天日报》这种排版,至少需要一个半版面。这无疑增加了成本。更何况,这多出的半个版面。我们用来刊广告多好?读者看的是新闻,又不是看的版面是否漂亮!”
大家你一言我一语。最后得出的结论是:《天天日报》的改版看起来出色,但无论是全份彩印、取消头版广告、精心排版配图……这些改革措施都会增加成本、减少收入,是一次彻头彻尾失败的报纸改版。
有人在会议上笃定地预测道:“我估计,《天天日报》一个月都撑不下去,要么改回原来的样子,要么提高报纸售价。”
看着手下人对《天天日报》的嘲笑,胡仙心里总感觉不妥,她隐隐然觉得这次《天天日报》的改版,会在香港报界掀起大风浪。
此时此刻,不仅是星岛报业在关注《天天日报》的改版,香港绝大部分的业内人士,都注意到了新版的《天天日报》。
没办法不关注啊!
一个报亭几十上百种报纸,买报的人一眼就能从种类繁多的报刊中发现头版全彩配图无广告的《天天日报》,就如同在一堆矮穷挫里看到个高富帅,简直可以用鹤立鸡群来形容。
但却没人认为《天天日报》的改革能成功,他们的看法与星岛报业的管理层一样,增加成本、减少收入的改版得不偿失。
所有人都等着看《天天日报》的笑话。
一个靠拍电影起家的幕后老板,一个年纪轻轻毫无经验的女社长,一个从法国请来不知香港行情的总编。这怎么看都是一个注定失败的组合!
而事实呢?
……
卢新生擦了把脸从盥洗室出来,帮着菲佣把早餐准备后,冲卧室喊道:“阿兰,快起来吃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