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帝库阁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三国之召唤猛将-第3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有了这笔钱,至少能让刘辩招募到十万军队,并且足够维持一年的俸禄开支,在诸侯刚刚起步的阶段,这笔巨资绝对堪称天文数字。

    双手紧紧的握住鲁肃的肩膀,刘辩激动的道:“子敬倾囊相助,寡人此生必不负你,待我君临天下之时,你便是孤之萧何。”

    有了鲁肃的巨资注入,所有的难题全都迎刃而解,每个俘虏发下一串铜钱,再恩威并施,一个个顿时把大贤良师的教规教条抛在了脑后,笑逐颜开的发誓为弘农王卖命。

    一两日后,得了罗天王的书信,那日逃走的彭双刀、杨长臂都将信将疑的派了使者前来探听风声,被刘伯温一番哄骗,悄悄塞了几块碎金子,顿时哄得晕头转向。回去把跟着弘农王的好处添油加醋的描述了一番,被俘虏的兄弟都穿上了崭新的官兵服,餐餐有酒有肉,还有可观的军饷拿着,顿时让这些饥饿了许久的葛陂贼红了眼睛,纷纷前来鲁家庄投靠。

    穆桂英来者不拒,统统收编,不几日便招揽了三千多葛陂贼来降,这也让提心吊胆的罗天王松了一口气,人数过了三千,小命总算保住了。

    葛陂贼的几个校尉俱都人如其名,身上有些武艺。就像这邓泰山,生的膀大腰圆,体格雄伟,身高在九尺之上,竟然比全军最高的魏延还要高出一些。

    正所谓身大力不亏,生得一副好身板,邓泰山天生神力,手中一双镔铁双戟,更是使得娴熟,打遍数万葛陂贼未逢敌手。在和廖化、李严的切磋中胜出一筹,便是和花荣较武,也是在伯仲之间,互有胜负。

    邓泰山武勇过人,统兵能力却是一般,穆桂英便拨给他五百精壮,充作弘农王的禁卫军,贴身保护。刘辩看着憨厚的邓泰山也挺顺眼,欣然同意由他给自己做保镖。

    其他的几个也都各有特色,譬如杨长臂,生的一双硕长的胳膊,双臂过膝,孔武有力,能开三石强弓,单论射术在葛陂贼中无人可及。杨长臂自恃其才,向花荣讨教,输了个体无完肤,方才知道人外有人,不由得心悦诚服。

    其他两个校尉彭双刀擅使双刀,一身刀术根基扎实;齐飞猿长得人如猿猴,但身手矫健,骑术了得。看着都有些本事,穆桂英便让他们仍旧担任校尉,分配在几位将军麾下听令。

    经过一番招降,来投的三千葛陂贼加上被俘的两千五百人,再加上鲁家庄的壮丁亦被收编,再加上从南阳过来的两千五百人,刘辩手中的兵力一下子扩充到了九千人。全都穿上了新缝制的官兵服,分配到了新锻造的兵器,在猎猎招展的旌旗之下,一个个精神抖擞,与之前面黄肌瘦,精神萎靡的山贼判若云泥。

    众将商量一番之后,做出如下划分:穆桂英总督全军,另外麾下直属两千人;魏延分得千人,负责练习刀盾,临阵冲锋,肉搏在前。花荣分得两千人,平日里练习弓箭,作战时负责远程阻击。廖化和李严各分得一千人,廖化部充当的是开路先锋的角色,逢山开路遇水填桥;李严部负责看护粮草,运送辎重,各部分工明确,各司其职。

    除了以上的八千步卒之外,剩下的一千精锐就是刘辩手中的王牌军——骑兵。

    自南阳来的时候带了六百骑,从鲁家庄收编了两百多骑,又从周遭的马贩手里购买了一白多匹战马,硬是凑够了一千的整数,最后从全军优先挑选精锐充足骑卒,由猛将甘宁负责统率。

    站在鲁家庄的门楼上,看到近万名军卒秩序井然,士气昂扬,刘辩的嘴角忍不住就笑弯了。

    第一步已经迈出,征程已经开始,大汉江山在寡人的手中必将重振雄风,定要让那万邦来朝,扬我大汉天子之威名!

    Ps:感谢赤血战神1888大红包的打赏,感谢秦皇天下、摄走他乡、荔枝荔枝几位同学的打赏,最后求推荐票啊!

四十 江东豪族

    尽管冷风刺骨,但年轻的弘农王却毫无惧意,与鲁肃、刘伯温并肩伫立在鲁家庄的门楼上,眺望远处正在操练的军队。

    “子敬啊,你看寡人手下的这几位将军,治兵能力如何?”

    刘辩任凭寒风吹拂自己的长发,背负双手,气吞山河的问道。来到这个世界不过才一两个月的时间,便已经组建了一支将近万人的队伍,年轻的弘农王有理由为自己骄傲。

    鲁肃竖起了大拇指:“令行禁止,进退有据,虽然才只是几天的功夫,便已经有了周亚夫之风!”

    听鲁肃说起了周亚夫,刘辩突然想起了另外一个让自己垂涎三尺的周姓人物,面色一颤,肃声问道:“子敬啊,你在江淮一带经商多年,可曾通说过舒县有个叫做周瑜的人物?”

    “周瑜?”

    鲁肃两道眉毛挤成一块,努力地回忆自己认识的人之中是否有叫这个名字的?

    “对、对……就是周瑜!”刘辩满脸的期待,“大约十六七岁的年龄,表字公瑾,应该生的英俊潇洒,善于弹琴作曲。不知子敬是否认识?”

    鲁肃思考了片刻,最终摇了摇头,给了刘辩一个失望的答案:“未曾听闻此人。”

    刘辩听后大失所望,看来自己穿越的时间有些早,周瑜和鲁肃现在还没有认识,想从鲁肃口中获得周瑜的消息看来是不可能了,只能另想他法。

    鲁肃搓了搓有些冰冷的手,继续说道:“军队已经整编完毕,庄内的百姓也把家产收拾的差不多了,再有三两日便可启程渡江南下秣陵。但肃以为,大王要想在江东站稳脚跟,渡江之前必须去见一个人。”

    “何人?”

    刘辩心中一动,难道鲁子敬要给自己推荐人才吗?真是再好不过,就算不及周瑜,只要是个可用之才,也可以壮大自己的实力。随着军队人数的扩充,自己手底下的人才又开始捉襟见肘起来。

    “庐江太守陆康。”

    鲁肃咳嗽了一声,郑重其事的说道。

    “陆康?”

    刘辩叨念了一声这个名字,在脑海里努力搜刮着与陆康有关的信息。

    说起陆康这个名字,后世知道的人寥寥无几,但说起他的孙子,那可是大名鼎鼎,丝毫不输美周郎。单凭一个陆字,很多人就能猜出此人便是配合吕蒙袭取荆州,火烧连营大破蜀先主刘备的陆逊陆伯言。

    当然,陆逊并不是陆康的亲孙子,而是陆康兄长陆纡的孙子,陆骏的儿子。在陆逊十岁的时候,陆骏死于庐江都尉的任上,妻子改嫁,年幼的陆逊便由从祖父陆康抚养,终成一代名将,威震三国。

    这时候的陆逊只是个五六岁的孩童,自然不会有人知道他未来会干出怎样惊天动地的事情。但现在的陆康却是声名显赫,身为江东四大家族之一陆家的领袖,刚刚从武陵太守的任上调到庐江来担任太守。在历史上留下“怀橘陆郎”故事的陆绩便是陆康的幼子,作为陆逊的堂叔,这个陆绩年龄竟然比陆逊小了三四岁,说起来也是一件有趣的事情。

    幸亏刘辩穿越前是个三国游戏程序员,整天鼓捣三国人物卡,所以对于大大小小的三国人物多少都有些了解;倘若换了一般人,还真不知道这陆康是干什么的。但即便如此,刘辩也只能猜到这陆康和陆逊出自同一个家族,但两人是什么关系就不那么清楚了,毕竟人的知识面有限。

    “对,就是陆康!”鲁肃点头。

    刘辩鼻子抽搐了一下,问道:“可是出自吴郡头号大族陆家?”

    鲁肃再次点头:“不仅仅是出自陆家,而且这陆康现在是整个陆氏家族的领袖。”

    江东的士族门阀究竟有多强大,看看孙权在江东怎么做的,就知道江东士族的分量。在孙权的心腹幕僚之中,江东四大家族的骨干占据了相当重要的分量,陆逊父子、顾雍、朱桓、张温、张纮,这些人便是朱、陆、张、顾四大家族的代表。能够位居显赫,除了他们能力超群之外,也与他们背后站着强大的家族不无关系。

    事实上,除了朱陆张顾四大家族之外,江东的其他豪族依然不在少数,譬如以全琮父子为代表的全家,以虞翻为代表的虞氏家族,还有徐、魏两大家族。为了拉拢这些士族门阀,孙权把自己的女儿许配到全家,娶了徐氏家族领袖徐琨的女儿,为了达到政治目的,不惜用联姻作为交易手段。

    而且,当时的孙权已经被封为吴候,手下拥兵十万,将列百员,掌控了江东全境,尚且对士族门阀如此顾忌,更加说明了这些士族门阀绝对不能轻易招惹的道理。

    不仅仅是孙权不敢轻易得罪士族门阀,其他各路诸侯要想成就一番事业,离开了士族的支持也是举步维艰。

    譬如刘表能在荆州站稳脚跟,就是靠着蔡、蒯、黄、文等地方豪族的支持。而曹操除了得到了名满天下的荀家辅佐之外,本身自己的家族曹氏和夏后氏也是名门望族,至于四世三公的袁本初,就跟不用说了。

    当然,即便你是豪门大族,也无法与出自皇室,身为高祖后裔,先帝之子的刘辩比身世。但汉朝的皇帝却绝对不像脑残电视剧中那样一言九鼎,想杀谁就杀谁。姑且不要说刘辩只是一个被废的皇帝,就算你大权在握,像汉武大帝那样一言九鼎,仍然会受到多方牵制。外戚、太后、各地王侯、实权大臣都会时不时的给你上点眼药,因此处在困境中的刘辩更要小心翼翼。

    “既然如此,那便去一趟庐江,拜访一下陆康。”刘辩袍袖一挥,做出了决定。

    既然拿定主意,刘辩随即动身,带了鲁肃、刘伯温,在花荣和邓泰山的护卫之下,领了三百骑兵,前往百里之遥的庐江郡治所舒县拜访太守陆康。另外再顺道寻访一下周瑜,万一说不准巧遇了呢,命运这玩意实在是神奇,他从来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走在路上的时候,刘辩把花荣唤到面前,吩咐道:“待会儿进了舒城,只留下邓泰山护卫我与军师即可,你写一张告示贴满舒城的街头巷尾,就说寡人仰慕一个名叫周瑜,字公瑾的本地人,若是他肯来军中归顺,寡人愿以三军统帅相授,封侯拜将,世袭罔替。若有认识此人的来太守衙门举报,赏钱一万。”

    “这周瑜有何本事,竟然让大王如此兴师动众?”花荣有些不服气的问道。

    刘辩脸色一沉:“不用你管,尽管照办就是了!”

    花荣只好领命:“诺!”

    一路纵马飞驰,一行人在午后抵达了庐江治所舒县,早有人拿着弘农王的印信进了县城,把刘辩来访的消息报告给了新任的庐江太守陆康。听说弘农王大驾光临,陆康立即率领幕僚出迎。

    陆康今年五十岁左右,已经做了二十多年的官,历任秣陵县令、吴郡郡丞,后来又在荆南的武陵郡做了七八年的太守,把武陵打理的井井有条。

    去年冬,庐江太守陈造死于葛陂贼的叛乱之中,庐江太守空缺了大半年,直到董卓掌权,才一纸调令把陆康从庐陵调到庐江来担任太守。

    陆康是个文人,与那些拥兵自重的诸侯不一样,心里想的是如何报效朝廷,下安庶民,因此从来不培养自己的军队,身边止有百十名随从,这也是庐江郡兵力不足的原因。

    “臣庐江太守陆康拜见弘农王!”

    远远地迎出县城,陆康知道身穿黑色王袍的少年便是曾经的皇帝,现在的弘农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