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帝库阁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三国之召唤猛将-第116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一边吃一边问道:“姜县令,这朱虚县城距离剧县还有多远?”

    “回将军的话,还有八十里路程,快马加鞭,一个时辰可到。”

    刘辩端起酒杯抿了一口:“那边战事如何?李世民亲自督战,恐怕这几日厮杀的很是激烈吧?”

    县令亲自给刘辩斟酒:“回将军的话,前几日传出陛下被围于高密县境内的断舌山,秦都督已经亲自率数万人马去高密救驾了……”

    “啊……”

    刘辩闻言吃了一惊,与燕青、飞卫、纪昌三人对望了一眼。

    飞卫、燕青等三人异口同声的叱喝“简直是胡说八道,陛下这不好好的……在海上吗,简直是捕风捉影,空穴来风!”

    刘辩的心思远超飞卫三人,一下子便恍然顿悟,在心中呢喃道:“原来秦叔宝是中了李世民的请君入瓮之计啊,真是可恨呐!估计这个计策十有**是韩信策划的,利用朕受困于海上,放出假消息引诱秦琼入围,然后予以围歼……”

    想到这里,刘辩心痛不已,举起面前的酒觥,仰头一饮而尽,“秦将军啊,你是为了救朕而死啊,朕对不起你!”

    转念想想,任何人都没有先见之明,如果自己不走水路而走陆路的话,韩信也会见招拆招,随机应变。

    对于韩信这种级别的统帅来说,用兵绝不会墨守成规,循规蹈矩,一定是兵无常势,水无常形,根据自己的变化而变化。

    如果自己走陆路的话,也许死的不是秦琼,但有可能是卫卿,也有可能是其他的武将。战争永远都会存在变数,秦琼的阵亡只是偶然,但迟早会有大将阵亡却是必然!

    刘辩放下酒觥,沉声问道:“陛下被围,乃是唐军的计谋,秦都督此去必然中伏,如今战事如何了?”

    县令摇头道:“这个下官倒是不知,只知道廉破老将军与尉迟敬德将军也相继率军出城赶往断舌山去了。”

    想想也是,在这情报闭塞的年代,两军激战正酣,情报怎么会送给一个小小的县令。一问三不知也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想来从这县令嘴里再也打探不出其他重要消息了。

    “那么现在何人守卫剧县?”刘辩夹了一口菜问道。

    县令答道:“回将军的话,是煤炭局局丞王莽大人守城。已经给下官发了公函,让我死守县城。你说这小小的县城只有三五百人,如果唐军前来攻打,还不是一击即破么?”

    自从乐毅、郭子仪、陈子云等魏将攻陷徐州之后,郭子仪又率部向北进攻与徐州搭界的蕃县、南城、鲁县等地,目的就是为了攻掠王莽开采的煤矿。

    大厦将倾,独木难支,王莽果断的焚毁煤矿设施,率部离开蕃县北上经过泰山郡撤退到了老家剧县,这才有了今日接替尉迟恭镇守城池的事情。

    刘辩已经酒足饭饱,起身道:“若唐军来犯,你直管弃城而走便是。你只是负责治理地方的官吏,并无守城之责,以卵击石并不足取,留得性命卷土重来才是明智之举。”

    “唉呀……将军真是高见啊,得将军指点,下官简直如同醍醐灌顶。”得到刘辩的支持,这名县令喜出望外,连连道谢。

    吃饱喝足之后,刘辩急于离开,不顾县令的挽留,带着飞卫、燕青、纪昌三人翻身上马。

    燕青悄悄问道:“陛下,大军已经出城赶往高密去了,我等该如何是好?”

    “此地距离剧县只剩下八十里,而到高密还有四百多里,咱们还是先去剧县一趟,等联络上李靖之后再说吧!”刘辩略作思忖就拿定了主意。

    身为大汉皇帝,刘辩首先考虑的是自己的安全,而不是像敢死队那样哪里有危险就往哪里冲。高密战况不明,万一秦琼全军覆没,廉颇、尉迟恭被围,自己带着三个人去也没有任何意义,反而会被唐军假戏真做,陷整个青州战场的汉军于不利境界。

    天空阴云漠漠,彤云密布,连一颗星辰也没有,北风带着湿润的气息,看起来似乎会有一场降雨。

    县令再次挽留:“将军,今夜似乎有雨,不如在城中暂歇一晚,明日清晨再走吧?”

    “将士们都在沙场上冒着枪林箭雨,小小雨水何足为惧?公务在身,就此别过!”

    刘辩在马上朝县令抱拳一礼,双腿在马腹上猛地一夹,离弦之箭一般蹿了出去。

    飞卫、燕青、纪昌等三人不敢落后,急忙各自叱喝胯下战马,踩踏的尘土飞扬,紧紧跟着刘辩的步伐,在茫茫夜色中渐行渐远。

    一行四骑快马加鞭,顺着驿道向北驰骋了三十多里路程,北风愈来愈大,吹得火把摇摇欲灭,风中卷起砂砾打在脸上睁不开眼睛。天空不时有闪电划过,看起来大雨即将来临。

    “陛下,前方有座寺庙!”

    四人之中纪昌眼神最好,隐约看见前方不远处有灯火,借着余光可以看清寺庙的轮廓。急忙大声提醒刘辩。

    “走,进庙避雨!”

    一行四人俱都身怀绝技,因此也没什么好怕的,当即在刘辩的带领下顶着北风朝寺庙疾驰而去。

    不消片刻功夫,四人便来到寺庙门前,由燕青翻身下马,挥拳砸门:“我等从此处路过,突遭风雨,寸步难行,特地前来借宿半宿,有劳大师开门。”

    片刻之后,有小沙弥打着灯笼前来开门,大概的问了四人几句,便放刘辩四人进了寺庙。

    小沙弥带着刘辩四人来到一个简陋的厢房,施礼道:“我们寺庙近年来香火冷清,无钱修盖僧舍,只好委屈几位施主了。”

    刘辩从怀里掏出几块碎金子表示谢意:“叨扰小师父了,这些盘缠略表谢意!”

    小沙弥喜出望外:“我来这寺庙已经一年多了,还不曾见过这么阔绰的施舍,我这就去禀报方丈,他定然会亲自来向四位施主致谢。”

    一盏茶的功夫之后,果然有一个年约三旬左右,生的浓眉大眼,相貌堂堂,气势不凡,身材魁梧,身披袈裟的和尚前来道谢:“阿弥陀佛,贫僧特来向几位施主致谢,如此厚礼,实在让本寺受之有愧啊!”

    “看这和尚气魄不凡,或许有点本事,朕应当与他好好聊聊,说不定能和姚广孝一样领导僧侣为大汉效力。”

    刘辩一念及此,毕恭毕敬的还礼道:“多谢大师容我等借宿,敢问大师法号?”

    和尚先是一愣,随即和颜悦色的笑道:“贫僧……法号永乐,是这座白云寺的主持,不知施主如何称呼?”(未完待续。)

一千四百三十五 冤家路窄

    “永乐?”

    刘辩一愣,随即脱口而出,“大典!”

    主持方丈也被刘辩弄得一愣:“什么大典?”

    刘辩马上回过神来:“呵呵……在下姓贾,名大典,贾大典!”

    永乐大师这才恍然顿悟,双手合十施礼:“哦……原来是贾施主啊,贫僧这厢有礼了!”

    “大典还礼了!”刘辩急忙合十还礼,“夜路走的太急,叨扰了寺庙清静,还望大师多多担待。”

    趁着永乐和尚施礼,刘辩悄悄向脑海中的系统下达了指示:“给朕检测一下面前的这个和尚是不是朱棣,竟然取了个法号叫永乐,真是此地无银三百两!”

    系统应声启动:“叮咚……系统正在检测中,宿主请稍等!”

    “指定人物姓名:朱棣——统率96,武力87,智力91,政治101。”

    确认了这个永乐和尚就是朱棣之后,刘辩的心里几乎笑开了花:“哈哈……永乐大帝变成了永乐大师,真是有趣!只怕你做梦都没想到站在面前的这位贾大典就是大汉皇帝吧?怪不得徐晃在奏折上说攻破陈仓关之后朱棣不知所踪,原来是效仿侄子朱允炆做了和尚。也是合该你倒霉,天大地大,你去哪里做和尚不好?竟然跑到了青州,撞在朕手里也怪不得别人了!”

    虽然确认了这个永乐大师就是朱棣,但不知这白云寺里面有多少僧侣,也不知道这朱棣从关中跑到青州来出家意欲何为,所以刘辩也不敢轻举妄动,决定先摸摸底再做打算。

    刘辩话音刚落,朱棣笑道:“出家人靠世人接济,自然该与人方便。只是这夜黑风高,飞沙走石,四位行色匆匆,莫非有紧急要事?”

    刘辩存心钓鱼,故弄玄虚的道:“既然大师问起来,我也不隐瞒,我这次北上有紧急军事。”

    “哦……”朱棣面色微微一动,一双眸子不停的旋转,“这厢房简陋,贾先生随我去禅房一叙可好?”

    燕青、飞卫俱都露出关切的眼神,提醒道:“贾……贾先生,时辰已经不早,还是早点休息吧?”

    刘辩微微一笑,示意三人不必牵挂:“这一路颠簸的厉害,一时间也睡不着,我便和大师谈谈人生。你们就在厢房里休息吧,我想这白云寺里有不少僧侣,不必担心有强贼来犯,你们直管‘安心’入睡便是!”

    “呵呵……我这白云寺里面的僧侣虽然只有四五十人,但这半年来苦练拳脚,寻常的匪徒也不敢登门惹事,所以贾先生直管放心。”朱棣微微一笑,安抚燕青等人不必担忧。

    当下朱棣前面带路,刘辩紧随其后,在打着灯笼的小沙弥引领下出了厢房,直奔主持的禅房而去。

    刘辩一路不停的打量这座白云寺,只见面积不大,除了中央的大殿之外,也就是两排僧舍,一排厢房,估计撑死也就是只有四五十人的规模,看起来朱棣没有说谎。

    “真要是动起手来,凭我们四个人的本事,对付四五十个和尚不在话下。”刘辩双手背在身后,在心中暗自思忖。

    “吱呀”一声,禅房的门被推开。

    朱棣在中央的蒲团上盘膝而坐,吩咐小沙弥给刘辩准备一个蒲团,坐在自己的对面。又吩咐奉上茶水,然后示意小沙弥退下。

    朱棣呷了一口茶,面色和蔼的问道:“如今兵荒马乱,各地狼烟四起,我们虽然身为出家人,可也期盼着天下早日太平。我观先生一表人才,应该是朝廷的肱骨之臣吧?”

    刘辩笑笑:“我不是汉臣!”

    朱棣面色一喜:“哦……原来先生不是汉臣?听你口音也不是唐国人,莫非是大魏皇帝手下?”

    刘辩面带笑容,微微颔首。

    朱棣的目光中逐渐露出兴奋的神色,捻动着手里的佛珠道:“难得先生如此坦诚,我也不瞒你,其实贫僧对汉室早有不满之心,有心结交大魏皇帝,只可惜无缘识荆。”

    “哦……大师乃是出家人,不是应该跳出三界外不在五行中么,为何对汉室不满?”刘辩在朱棣对面盘膝而坐,朗声问道。

    朱棣肃声道:“汉室无道,自桓灵以来,宦官弄权,外戚专政,卖官鬻爵,横征暴敛,民不聊生。遂引发黄巾之乱,惹得天下狼烟四起,生灵涂炭,这样的朝廷早就该寿终正寝,我恨不得亲手把汉王朝埋葬!”

    “既然如此,大师为何剃发为僧,不去诸侯手下打拼一番,光在这里念经诵佛就能推翻汉室么?”刘辩嘴里说着话,右手借着袖子的掩护悄悄落在了腰间的赤霄剑剑柄之上。

    朱棣捻动佛珠,不疾不徐的道:“我之所以剃发为僧,是想借助佛祖的力量鼓动天下僧侣共同推翻汉室暴政,只可惜经费不足。若先生是大魏皇帝的重臣,等回到河北之时代为转达,就说贫僧希望与大魏合作,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