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帝库阁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三国之召唤猛将-第109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哈哈……正是!”张良大笑,“光靠薛镇北一个人诈降肯定不成,但如果我们动员薛夫人、诸葛孔明、韩世忠等人密切配合,演一场大戏,再利用于禁来影响曹操,说不定曹操就会上钩!”

    刘辩抚须沉吟:“不错,朕当初留下徐达、傅友德等降将镇守洛阳、许昌一带,为的就是让曹操的一颗心蠢蠢欲动,让他按捺不住,引诱他变守卫攻,我军好见机行事。”

    经过刘辩重新调兵遣将之后,整个洛阳、陈留一带的守将已经大变脸,主将徐达与降将丁延平、张须陀率领十万人马驻守陈留,东拒屯兵谯郡的曹操,北面与黄河北岸的曹仁、杨素隔河对峙。

    徐达又命军师徐庶与降将傅友德率兵五万屯兵洛阳,与河内曹仁兵团隔河对峙,命于禁、霍峻、夏侯兰率五万兵马镇守许昌,提防谯郡的曹魏主力入寇,继而南下进攻宛城。

    整个洛阳兵团除了军师徐庶与霍峻之外,包括主将徐达在内,其他的傅友德、丁延平、张须陀、于禁、夏侯兰等人全部都是降将,这种用人方式不可谓不大胆,不可谓不冒险,换谁做对手怕是都会产生想法,尝试着策反这些武将,从中渔利。

    张良沉吟道:“陛下的用人之道固然大胆,可是也很危险啊,万一……”

    刘辩笑道:“用人不疑,疑人不用,这些人也算是铁骨铮铮的汉子,朕相信他们既然选择了归顺大汉,就绝不会朝秦暮楚。”

    当然,刘辩对徐达、傅友德等人绝对信任,但手下的武将却还有防备之心。

    譬如,掌管长安兵团的徐晃就派了甘宁、张辽率领五万兵马屯兵弘农,名义上说是为了震慑黄河北面的河东郡,但也不乏监视徐达军团的意思。

    还有李靖,在东进青州的路上留下魏延、高昂镇守济阴郡治所定陶,虽然是为了保证粮道畅通,但也有观望徐达的意思,毕竟定陶和陈留之间只有不到二百里的路程。若徐达稍微有个风吹草动,魏延、曹昂等人随时都可以抵达陈留城外。

    而关羽等四虎大将与孙武率领的十万兵马离开长安之后目前正走到虎牢关附近,每天只走四十里的路程,并不急于进入青州战场。反正到天气转暖还有一个多月的时间,就这样在洛阳、陈留境内缓慢行军,抓住机会伺机而动。

    张良分析道:“徐达在小沛射杀了夏侯惇,和曹魏结下了不共戴天之仇,忠诚度可以百分之百相信。而傅友德自刘备势力归降,张须陀、丁延平自伪汉势力归降,在目前我军明显占据优势的情况下应该不会再朝秦暮楚,怀有二心。唯一让人不敢完全放心的是于禁……”

    刘辩点头道:“于禁当初可是曹操手下的红人,地位仅在夏侯惇、夏侯渊、曹仁之下,为曹魏异姓第一大将。只是在许昌被擒之后为求活命,迫不得已投降了我们大汉,忠诚度的确有待检验。”

    “所以,我们这次便利用于禁做些文章,让他来和薛礼将军一道降魏。有了于禁的说辞,将会使得曹操中计的几率大增。”张良信誓旦旦的说道。

    刘辩抚须颔首:“曹操手下智囊云集,范增、郭嘉、贾诩、范蠡都是善谋之辈,若是让薛礼贸然诈降,肯定无法骗过曹阿瞒。如果再把于禁利用上,就会影响曹操的判断,倒是一步妙棋,只是该如何部署,张子方可有计划?”

    张良当即上前一步,在灯影下对刘辩耳语一阵,最后道:“以薛镇北对陛下忠诚,再加上诸葛孔明智谋绝伦,臣以为定能引诱曹操中计。”

    刘辩点头道:“此计可以一试,如果能够得手,足以全歼屯驻在谯郡的十几万曹军主力。”

    张良摇头道:“君子不立于危檐之下,如今洛阳、陈留、许昌、淮南,甚至兖州的定陶、东平都在我大汉之下,谯郡快要成为一片飞地了,曹操却还留恋不走,被我军全歼还不是迟早的事情。”

    刘辩道:“曹操应该是在等待青州大战的结果,而且徐州境内还有乐毅、郭子仪等人率领的十万兵马,这就是曹操坚持不肯放弃谯郡的原因。如果我军在青州大战输了,曹操势必可以集结徐州的兵马再犯合肥,剑指金陵,所以青州之战关系着大汉的存亡,绝不能输掉!”

    商议停当,刘辩立即修书两封,分别用信鸽连夜寄给淮南的诸葛亮与薛仁贵,让二人依计行事。

    张良辞别天子,离开乾阳宫后连夜去了一趟薛府,拜见了薛仁贵的妻子柳银环,谈话内容不详。

    但次日天色甫一大亮,柳银环就带了长子薛丁山,次子薛嵩,以及女儿薛金莲秘密离开了金陵,前往淮南一带寻访薛仁贵去了。

    宋县,汉军大营。

    因为天气寒冷,所以汉魏两军都处在罢战的状态,诸葛亮率领的十二万兵马屯驻在宋县城外,与北面相隔八十里的十五万曹操主力大军南北对峙。

    自从薛刚被铡、万年公主投井而死的消息传到宋县大营之后,薛仁贵就已经连续三天不去参加军议,每日在自己的帐篷中饮酒,看起来意气消沉,惹得将士们议论纷纷。

    诸葛亮安抚众将道:“薛将军家中遭遇巨变,痛失爱子、爱妻,惹得流言蜚语,心情郁闷也是情有可原,大家也不必多想。过些日子,薛将军的心情自然就会好转了!”

    忽有来自汝南的官吏来报:豫州刺史谢安筹备了二十万石粮食,准备送到宋县大营补充军需,因为曹军在谯郡虎视眈眈,为了避免出现差池,请派遣一员大将率军前往汝南押解粮食。

    (ps:关于谋略、统率什么的,真叫一个难写!尤其是当写到谋略、统率越来越高之人出场时就越难写,因为所有人都在等着看他的水平,殊不知这些都是由作者来构思的。

    韩信、白起、张良也不会托梦告诉剑客这仗该怎么打,这计策该怎么制定,没有史料、没有记载,全靠作者瞎编。然后还有人嘲笑作者智商低,计策幼稚,对手变弱智光环。确实,如果作者有张良、韩信的水准,就不绞尽脑汁的写网络小说了,大家随便看看就是了,计策神马的也别当真!

    说起来网上也没有几本像样的军事争霸文,因为谋略、统率这东西根本不适合网络小说,一本三国演义罗贯中不说写了一辈子,至少也花了半生的心血,一个计策还不知道想几个月。而网络小说明显不行,你今天想不出来也得更,一个计策想半年,你闹着玩呢?

    我会说这章从梳理人物,统计任务,再到构思,下笔出炉,花了七个小时的时间,计策这东西吧,都是虚的,看看就行,还是那句话别当真。)(未完待续。)

一千三百三十八 舍不得孩子套不到狼

    得知谢安要送粮草过来,诸葛亮扫了麾下文武一眼,朗声问道:“宋县距离谯郡不过七八十里路程,曹军若得到消息,随时可能前来劫粮,诸位同僚认为该派何人去押解粮草?”

    诸葛亮麾下的文武除了薛仁贵之外,谋士有朱升与陈宫,武将还有韩世忠、马岱、姜维、朱桓、梁红玉等人,在龙且、尉迟恭、郭淮等人支援青州后已经有些捉襟见肘。

    既然手下人才不够用,诸葛亮便内部挖潜,并通过自己岳父黄承彦在荆襄一带招揽人才。在这战火连天的年代,不仅仅只有君主可以招贤纳士,作为军团主将同样有这个权力。

    诸葛亮首先从姜维麾下发现了一名少年骁将,姓文名钦,表字仲若,年方十七岁就已经生的虎背熊腰,膂力过人,手中使一条长枪,寻常士卒三五十人近不得身。

    这文钦本是谯郡亳县人,说起来也是大魏皇帝曹孟德的同乡,因其父亲文稷五年前加入了汉军,后来被分到姜维麾下担任校尉,所以这文钦弱冠之后便来姜维手下从军。

    经过几次大战,姜维发现文钦枪法不俗,远胜其父亲文稷,于是向诸葛亮举荐,先后担任军候、军司马,目前已经被擢升为偏将,成为了诸葛亮手下一颗冉冉升起的新星。

    当然,文钦做梦也不会想到,大汉天子身边的贴身护卫文鸯在正史中就是自己的儿子,与兄长文成都几乎是距离刘辩最近的武将;算得上大汉举足轻重的人物,若是随便去抱抱大腿,地位也会比现在高得多。

    除了文钦之外,诸葛亮又从军中将一名年轻的军司马张嶷擢升为偏将,闲暇之余,时常指点兵法,传授用兵之道。

    此外,黄承彦又举荐了两名孙策的旧将贾华和宋谦到诸葛亮麾下效力,随着刘辩先后纳孙尚香、虞芷若入宫,又起用了孙武、张昭、吕范、朱治等孙氏旧部,贾华与宋谦心中的顾虑早已荡然无存,一起来诸葛亮麾下投奔,被加封为牙门将,留在帐下效力。

    诸葛亮话音刚落,陈宫便首先开口:“曹操麾下骑兵来去如风,典韦、许褚、夏鲁奇皆是骁勇善战的猛将,要想确保粮草万无一失,唯有薛镇北或者韩良臣将军方可!”

    韩世忠起身道:“既然如此,那末将就走一趟汝南,把粮草押送到军中。”

    “若得韩良臣将军出马,粮草自然无虑,只是你乃水师主将,怎能大材小用?若是让你去押运粮草,会让水师的将士觉得轻视他们,因此还是让仁贵将军去吧!”诸葛亮手持羽扇,婉拒了韩世忠的自告奋勇,理由也合情合理。

    旁边的朱升附和道:“孔明将军所言极是,还是让薛镇北出马吧!合肥之战,薛将军威震逍遥津,又杀了个七进七出,已经让曹军闻风丧胆,若是有他出马,曹军定然退避三舍,不敢轻易劫粮。”

    诸葛亮颔首道:“朱允升所言极是,你与仁贵将军搭档多年,还是由你去一趟他的营帐,请他来帅帐议事,担起押运粮草的重任吧!”

    朱升拱手道:“那下官就走一趟。”

    朱升离开帅帐,直奔相隔五百丈的薛仁贵营房,刚刚推开门便闻到了一股刺鼻的酒味。只见房间内杯盘狼藉,酒坛歪倒在地,薛仁贵正四仰八叉的躺在床上破口大骂。

    “无情最是帝王家啊!还有没有良心?竟然下这样的狠手,你怎么忍心啊?这可是你的亲外甥,这可是你的亲姐姐啊……不看僧面看佛面,你就算不顾及我薛仁贵的功劳,也应该念着同出一脉的情分吧!”

    “唉……看来万年公主母子之死对薛将军打击不小啊!”朱升摇头叹息一声,悄悄退出门槛,把房门重新掩了。

    若是薛仁贵这番话被有心人抓住,传到金陵,怕是又会招来大祸。自己退出房门为的就是打消薛仁贵的疑虑,免得让他对自己心生芥蒂,担心自己会告他的御状。

    朱升退出房门后咳嗽一声,抬手敲门:“薛将军,在么?在下朱升,奉诸葛将军之命前来召你去参加军议。”

    薛仁贵一骨碌爬了起来,大喝一声:“谁?给我滚进来!”

    朱升推门而入,施礼道:“是下官朱升。”

    薛仁贵用醉醺醺的眼神打量着朱升:“你来做什么?是不是躲在我的帐外偷听?”

    朱升施礼道:“薛将军你多虑了,朱升岂是那种隔墙偷听的小人?适才有使者从汝南来报,说是豫州刺史谢安大人为我军筹备了二十万石粮食,又恐被曹军察觉,出兵劫掠,因此诸葛将军打算请你亲自去押解。”

    薛仁贵冷笑一声:“请我去押解?我算什么东西,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